當前位置:首頁 > 百科知識 > > 正文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 又名:CHINAENVIRONMENTALPROTECTIONFOUNDATION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成立于1993年4月,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環境保護事業的基金會,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非營利性的社團組織,2005年獲得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的“專門資商地位”。

   1簡介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成立于1993年4月,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環境保護事業的基金會,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非營利性的社團組織,2005年獲得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的“專門咨商地位”。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為表彰首任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原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曲格平教授在參與和領導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中做出的卓越貢獻,1992年6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曲格平教授獲得了聯合國環境大獎和十萬美元獎金。獲獎后,曲格平教授建議,以這筆獎金為基礎成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促進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他的這一建議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贊譽和支持。在黨和國家有關領導和部門的支持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成立了。曲格平教授成為第一個捐款者并出任理事長,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先生、原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黃華先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先生、蔣正華先生出任基金會的名譽理事長,國內外一些專家、學者和知名人士擔任基金會的特別顧問。根據《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章程》規定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的最高權力機構為理事會。理事會由國內外著名人士、社會各界熱心環境保護事業的代表和主要捐贈者組成。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建立了嚴格的資金籌集 、管理和使用制度并接受政府有關部門、捐贈者和公眾的監督。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本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人類”的原則廣泛籌集資全。并將之用于獎勵在環境保護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資助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活動和項目,促進中外環境保護領域的交流與臺作,推動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饡闪⒁院?,開展了一系列活動,1993年,出資表彰和獎勵了120名為環境保護事業作出顯著成績的先進工作者;1994年組織舉辦了青年環境論壇并表彰100名優秀環保企業家。1995年,組織舉辦了首次在中國召開的太平洋環境會議(第五屆); 1995 -1996年,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公民環境意識調查”。1996-1997年,組織了長江源區環境與生態考察;1998年組織召開的“長江源環境與生態保護國際研討會”、“全國防治汽車排氣污染研討會”和“國外垃圾處理新技術報告會” 等會議和與全國婦聯等單位共同發出了提倡綠色消費人人參與“減卡救樹環保行動”的倡議書等活動。1999年-2000年,舉行了“消除白色污染,提倡綠色消費”系列宣傳活動、“99中國環保大學生自行車萬里行”活動、“99 公民參與環保”宣傳活動、組織召開了中國環保非政府組織與挪威環境大臣弗耶蘭格女士和美國國家環保局局長卡羅布蘭娜女士的座談會、舉辦了“中美水處理技術研討會”和中英“企業與中國環境” 高級研討班等國際會議。2001—2002年,組織了首屆中華環境獎的評選和全球500佳的推薦工作,組織開展了“綠色版圖工程”、“綠色使者”等環保公益活動,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環境保護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公益事業。人人有權享受優美的環境,優美的環境又需要大家來關心和愛護。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衷心希望與國內外熱心于環境保護事業的組織、企業和個人建立友好聯系,相互支持與合作,共同致力于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2主要項目

  生態長城行動是一項旨在保護和改善我國中西部生態脆弱地區生態環境的公益活動。通過動員海內外的各種社會力量,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和樹立只有團結一[1]心、眾志成城才能保護生態環境的觀念,為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和促進全球生態平衡做貢獻。

  目標

  在我國中西部生態脆弱地區扶持農村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建設以沙棘等為主的灌木、草、喬木相結合的植被基地,用綠色長城這道生態屏障阻擋沙化向東蔓延,保護我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成果,帶動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已實施項目點

  (1)河北豐寧沙棘基地

  該項目通過在位于京津風沙源治理地區的河北省豐寧縣種植沙棘生態林,以達到治理土地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和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目的。

  (2)甘肅省景泰縣城關村荒漠綠洲"四位一體"生態農業示范小區

  該項目通過將種植、養殖、沼氣池和衛生改廁結合起來,形成生態良性循環,生產出高產、優質的無公害綠色農產品,以改善農村社區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生態長城行動工作內容

  一、工程建設 扶助農戶村莊發展生產、荒山種植 二、生態環境教育 針對農民的技術和素質培訓、宣傳實踐交流活動 三、行動資金籌集生態長城行動目標

  長期目標:規劃在二十年時間內,通過宣傳和教育,發動社會力量、全民參與,募集社會資金,在中國版圖上降雨200-500毫米/年的兩條等雨線之間、大約150萬平方公里面積的生態脆弱帶內,包括遼寧、內蒙、北京、山西、陜西、寧夏、甘肅、西藏等省(或自治區)市,以農民/農村為受益對象,幫助改變傳統觀念,建立生態型可持續生產方式,建設以沙棘等為主的灌、草、喬相結合的植被基地,建立可持續生態經濟的新農村.希望通過我們的宣傳和工程項目實施,發揮民間資金的作用支持國家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政策,促進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擋住從西北往東南的沙塵暴,正象歷史上的長城防御功能一樣,形成一道生態屏障、綠色長城,阻擋沙化向東蔓延,保護東部經濟發展成果,帶動西部的生態型經濟。 近期目標:建立不同自然地理條件下的示范點模式和植被基地 資助點目標:1-2年建立可持續農業生產模式,農民脫貧;3-5年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農村

  生態長城宗旨和任務

  化整為單:主要生態脆弱地區區域、生態環境退化的典型農村地區,以農民為受益群體,以村為單位,幫助農民建立生態經濟模式,整村推進,輻射周邊.


內容來自百科網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