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產后無乳綜合征(MMA)又稱產后乳房炎一子宮炎一無乳綜合征,管理良好與否都可發生,是豬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該病發生在產后至斷奶的整個泌乳期,以夏季最為多見,發病率在10%~30%。主要特征是母豬產后1~3天,泌乳逐漸減少,不...[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母豬產后無乳綜合征(MMA)又稱產后乳房炎一子宮炎一無乳綜合征,管理良好與否都可發生,是豬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該病發生在產后至斷奶的整個泌乳期,以夏季最為多見,發病率在10%~30%。主要特征是母豬產后1~3天,泌乳逐漸減少,不...[繼續閱讀]
豬乳房炎是豬的常發病,常發于產后5~30天內,以第一、二個乳區或多個乳區腫脹疼痛,不讓小豬吃奶為特征。(一)發病原因(1)仔豬尖銳牙齒咬傷、犬齒扎傷或豬舍水泥地面粗糙凹凸不平擦傷乳房皮膚引起感染。(2)早期斷奶,斷奶時正是...[繼續閱讀]
乳房水腫是妊娠末期,組織液積蓄于皮下或積蓄在乳房組織深部引起的。懷孕后期母豬特別是限位欄中飼養母豬,缺乏運動,出現乳房輕微水腫,屬正常生理現象。但明顯水腫,水腫液對乳腺組織產生壓迫,影響泌乳功能時稱乳房水腫。由...[繼續閱讀]
裂蹄病是母豬主要的蹄病,主發于入秋之后到第二年五月初這段時間。它常影響豬只的配種、妊娠而使母豬被淘汰。它是威脅豬業生產的主要疾病之一。(一)病因分析后備種豬和青年種豬蹄殼薄,蹄部在逐漸生長形成的同時,承受的壓力...[繼續閱讀]
蹄間皮膚和軟組織具有腐敗、惡臭特征的疾病,統稱腐蹄病,又名蹄間腐爛。(一)病因(1)長時間廄舍濕度大,致使蹄質變軟,耐壓強度差,易被一些腐生菌腐蝕,造成蹄腐爛,特別在我國南方一些豬場此病較普遍。(2)廄舍衛生條件差,蹄殼長期...[繼續閱讀]
(一)消化生理(1)消化器官在胎兒期雖已經形成,但結構和功能遠未發育完善,成熟度很低。如出生時胃重僅8克,容積30~40毫升;3周齡時胃重35克,容積100~150毫升。所以,出生3周齡前仔豬消化器官的體積和重量都比較小,生理性能脆弱。(...[繼續閱讀]
據臺灣相關資料報道,第1周齡仔豬死亡率占前8周齡總死亡率的56.2%,主要是壓死、凍死、餓死(表6)。母豬動作笨拙,行動遲緩,臥地時仔豬躲閃不及就被母豬壓死,特別是初生重小的仔豬。剛出生仔豬皮溫高,體溫39℃,與母體相同,極其活潑...[繼續閱讀]
仔豬出生后,因體弱不能及時吃上母乳或母豬無乳少乳,體內血糖迅速下降,仔豬很快出現遲鈍、虛弱、驚厥、昏迷等中樞神經紊亂為主癥的營養代謝病——低血糖癥。主發于冬季和早春,治療不及時,會很快死亡。(一)病因(1)初生仔豬磷...[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