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地源熱泵方式開發淺層地熱能時,其供暖制冷面積計算可由式(2-5)確定(藺文靜等,2012):(1)只供暖不制冷嚴寒地區面積計算公式:AⅠ=(2-5)式中:AⅠ——建筑物供暖面積(m2);Qtal——可利用的淺層地熱能(W·h);qh——熱負荷指標(W/m2);th——...[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采用地源熱泵方式開發淺層地熱能時,其供暖制冷面積計算可由式(2-5)確定(藺文靜等,2012):(1)只供暖不制冷嚴寒地區面積計算公式:AⅠ=(2-5)式中:AⅠ——建筑物供暖面積(m2);Qtal——可利用的淺層地熱能(W·h);qh——熱負荷指標(W/m2);th——...[繼續閱讀]
(一)淺層地熱能利用標準煤替代量計算(1)供熱季節標煤替代量計算公式:Thce=(2-8)式中:Thce——供熱季節標煤替代量(kJ);H1——傳統常規系統供熱季節的一次能耗(kJ);H2——地埋管土壤源(地下水源)熱泵系統供熱季節的一次能耗(kJ);Hce——...[繼續閱讀]
據資料統計,通過熱泵機組開發淺層地熱能時,每消耗1kW的電能,建筑物末端則可釋放4kW以上的熱量或3kW以上的冷量,而傳統鍋爐供熱時,90%以上的電能或70%~90%的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氣)燃燒能量轉換為熱量,因此,淺層地熱能與電鍋爐...[繼續閱讀]
地源熱泵最早起源于1912年的瑞士,但是技術卻始于英國和美國(徐偉,2001)。地源熱泵系統是通過輸入電能,實現由低品位熱能向高品位熱能轉移。一般在空調系統中,地下能源(一般10~25℃),相對冬季的空氣溫度是熱源,相對夏季的空氣溫...[繼續閱讀]
地源熱泵(地下水源熱泵和土壤源地埋管)系統主要由地下能源采集或換熱系統(井或地埋管)、能量提升系統(熱泵機組)和能量釋放系統(室內風機盤管末端)3部分組成。水往低處流,高的熱量向低熱量處傳熱是一種自然現象,實際生活、生...[繼續閱讀]
目前,開發利用淺層地熱能的主要技術手段是通過熱泵系統進行地下能量的提升或交換。主要有開式(地下水源熱泵系統)、閉式(土壤源地埋管熱泵系統)和混合循環(另加冷卻塔)熱泵系統。對于開式循環熱泵系統,其循環管道中的流體介...[繼續閱讀]
(一)高效節能表2-1是根據當前市場價格進行地源熱泵系統與其他傳統供暖方式的運行費用對比,煤∶天然氣∶輕柴油∶電∶地源熱泵為1∶2.65∶8.48∶5.93∶1.63,也就是說,使用地源熱泵的經濟成本僅高于燃煤鍋爐(徐偉,2007)。表2-1 淺層地...[繼續閱讀]
我國節能減排的目標:到2015年,單位GDPCO2排放降低17%;單位GDP能耗下降16%;CO2、SO2、氮化物和粉塵等排放總量減少8%~10%。美國LeopoldLB等計算結果:全球400m以淺的地下水資源量有2.085×106km3,這些淺層和中、深層地下水若被全部開發利用,當...[繼續閱讀]
(一)土壤測試條件與計算公式巖土熱物性測試中,常見的鉆孔直徑為130~180mm(單U形管時在130~150mm之間,雙U形管時在150~180mm之間),鉆孔深度多數為80~120m,鉆孔的長度與鉆孔的直徑相比,遠遠大于其直徑數值。因此,與鉆孔橫截面內的導...[繼續閱讀]
淺層地熱能主要是通過熱泵技術進行開發利用。在冬季供暖季節,通過熱泵把地層中低品位熱能進行提升,然后在能量釋放末端對建筑物實施供暖,同時在地層中蓄存冷量,以備夏用;在夏季制冷季節,通過熱泵把室內空氣中的熱量輸送到...[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