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評價幼兒教師靈活使用教材、構建課堂的能力,不涉及考試評價。全市教學能手評選,對幼兒教師的教學、說課評價要素和權重分配是:(一)課堂教學(80分)1.教學目標(10分)。(1)目標制定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與教學目...[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主要評價幼兒教師靈活使用教材、構建課堂的能力,不涉及考試評價。全市教學能手評選,對幼兒教師的教學、說課評價要素和權重分配是:(一)課堂教學(80分)1.教學目標(10分)。(1)目標制定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與教學目...[繼續閱讀]
1.安康市幼兒園1959年建于新城東正街(安師附小院內),1978年遷至漢濱區興安中路49—51號。2000年地改市更名為安康市幼兒園。園舍占地4436平方米,建筑面積6630平方米。服務范圍為漢濱區新城辦事處雙提社區和教場社區、漢濱區老城辦...[繼續閱讀]
1991年,學前教育劃歸教育部門管理后,地區教育局經過實地調研認為,安康地區溝壑縱橫,峰巒重疊,92%以上屬于農業人口,貧窮落后,大興大辦幼兒園很不現實,調整為以發展學前班為龍頭,小學附設學前班為主線,利用現有設備、師資,采取...[繼續閱讀]
學前班是學前教育的一部分,由市、縣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分級歸口管理。附設學前班的學校和開辦學前班的部門法人以及民辦幼兒園獨立法人,按照1991年6月國家教委印發《關于改進和加強學前班管理的意見》及其附件《學前班保育與...[繼續閱讀]
(一)兒童管理學前班兒童和小學生一樣按時上下學,不在學校食宿。保教工作以班主任為主,科任教師協助。小學附設的學前班,學校分配教齡較長、富有責任心的老教師帶班;部門和民辦學前班,一般聘請有從教經歷的,或者幼教專業畢業...[繼續閱讀]
1991年,城鎮小學、中心小學以“普六”和創建地、縣文明學校為抓手,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和設備添置;村級小學以“普六”為抓手,加快改善辦學條件;各縣(市)教育部門以《義務教育法》為依據,狠抓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十四歲以...[繼續閱讀]
1.安康市第一小學市教育局直屬全日制公辦小學,省級示范小學。前身為安康師范學校附屬小學,2005年11月更名為安康市第一小學。2013年學校占地14984平方米。內設30個活動部室,校藏圖書5萬余冊;建有200米塑膠田徑場和燈光球場。41個教...[繼續閱讀]
1991年,全地區有公辦初中202所(其中九年制學校67所,八年制學校4所);民辦初中3所。在校學生1402班67107人。1992年,全地區一方面按照《義務教育法》規定積極動員適齡少年入學,一方面采取措施遏制初中生重讀現象,禁止往屆生報考中專。...[繼續閱讀]
1.安康市初級中學學校位于市區解放路45號,建于1975年1月。1977年9月,由單設初中變為全日制完全中學。1991年安康縣改市更名為安康市第九中學。2001年秋,城區教育資源整合,學校上劃市屬,并入安康中學,更名為安康中學初中部。2008年與...[繼續閱讀]
縣(區)直屬小學、各級初中隸屬縣(區)教育體育局直屬管理。區、鄉(鎮)中、小學,1971—1974年區(鎮)設文教干事(簡稱“文干”)1人管理;1975—1997年由縣(市)文教局派出機構——文教組管理,在區委、區公所領導下開展工作。1997年撤區并...[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