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開化縣調查的筒車都有平的葉片,葉片是用竹片在靠近輪緣的輪輻上編成的致密席片。采用編織葉片的水輪現在還用于云南景洪縣勐籠鎮曼海村的軋蔗機上,其中有軋輥的木制人字齒輪。[4]圖2-21開化縣航頭村筒車視圖(張柏春繪...[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在浙江開化縣調查的筒車都有平的葉片,葉片是用竹片在靠近輪緣的輪輻上編成的致密席片。采用編織葉片的水輪現在還用于云南景洪縣勐籠鎮曼海村的軋蔗機上,其中有軋輥的木制人字齒輪。[4]圖2-21開化縣航頭村筒車視圖(張柏春繪...[繼續閱讀]
宋代文獻對翻車的構造作了簡略的描述。北宋《耕獲圖》繪出了一部4人踏動的翻車,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比較完整的翻車圖。[9]王禎《農書》卷十八進一步敘述了翻車的構造,以及人踏拐木提水的原理:車身用板作槽,長可二丈,闊則不...[繼續閱讀]
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唐代繪畫《柳陰云碓圖》描繪了一頭牛驅動翻車的情景。[16]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中的“牛車”(牛轉翻車)的動力布置與唐代的描繪一致。王禎《農書》云:“牛轉翻車,如無流水處用之,其事比水轉翻車臥輪之...[繼續閱讀]
[1]清華大學圖書館科技史研究組:《中國科技史資料——農業機械》,第149~150頁,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5。[2]清華大學圖書館科技史研究組:《中國科技史資料——農業機械》,第160頁,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5。[3]清華大學圖書館科...[繼續閱讀]
早期對風車的記載過于簡略,沒有指出裝置的結構形式及葉片(風帆)的數目。明代童冀的《水車行》對零陵使用風力翻車的情景做了如下描述:零陵水車風作輪,緣江夜響盤空云。輪盤團團徑三丈,水聲卻在風輪上?!啽P引水入溝去...[繼續閱讀]
據調查,20世紀50年代初,僅渤海之濱的漢沽塞上區和塘大區就有立軸式風車600部,其中一部風車及其大齒輪、風帆(風篷)等的構造如圖3-4、圖3-5、圖3-6所示。[7]這種風車的框架結構形似八棱柱,立軸上部鑲接8根輻桿。桅桿與輻桿、座桿、...[繼續閱讀]
明末清初學者方以智所撰《物理小識》記:“用風帆六幅車水灌田者,淮、揚海堧皆為之?!盵11]清代曾廷枚《音義辨同》卷七又記:“有若水車桔槔,置之近水旁,用篾篷如風帆者五六,相為牽絆,使乘風引水也?!盵12]與近代的記載和實物...[繼續閱讀]
張柏春與馮立升拍攝了一架安置在離村子不遠處的風車、風車與翻車的傳動齒輪、風帆(圖3-9、圖3-10、圖3-11),同時,還拍攝了一架離村子較遠、位于海邊的臥軸式風車及其驅動的翻車(圖3-12、圖3-13)。圖3-14是翻車的運轉情景。圖3-15是...[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