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砌基礎的高度應符合式(5-1)要求:(5-1)式中 H0——基礎的高度(mm);b——基礎底面寬度(mm);b1——墻體的厚度(mm)。(a)平毛石基礎(b)毛料石基礎圖5.1 平毛石、毛料石基礎做法(2)階梯形石基礎的每階放出寬度,平毛石不宜大于100mm,每階...[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石砌基礎的高度應符合式(5-1)要求:(5-1)式中 H0——基礎的高度(mm);b——基礎底面寬度(mm);b1——墻體的厚度(mm)。(a)平毛石基礎(b)毛料石基礎圖5.1 平毛石、毛料石基礎做法(2)階梯形石基礎的每階放出寬度,平毛石不宜大于100mm,每階...[繼續閱讀]
1)結構的功能要求結構在規定的設計使用年限內,應滿足下列各項功能要求:(1)在正常施工和使用時,能承受可能出現的各種作用(荷載);(2)在正常使用時,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3)在正常維護下具有足夠的耐久性能;(4)在偶然事件發生時及發...[繼續閱讀]
結構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以可靠指標度量結構構件的可靠度,采用分項系數的設計表達式進行計算。石結構應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設計,并滿足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要求(注:根據砌體結構的特點,砌體結構正常使...[繼續閱讀]
石砌體房屋的抗震設計可分成三個主要部分:(1)建筑布置與結構選型包括合理的建筑和結構布置,房屋總高度、總層數的限制等,主要目的是使房屋在地震作用下各構件能均勻受力,不產生過大的內力或應力。(2)抗震強度驗算包括墻片地...[繼續閱讀]
石砌體作為脆性材料,變形能力差,抗震潛力小,在地震作用下墻體容易開裂。墻體開裂后,持續的地面運動就可能使破裂的墻體發生平面錯動,因而大幅度地降低墻體的豎向承載力。當上部的層數多且重量大時,已破碎的墻體就可能被壓...[繼續閱讀]
石砌體房屋的空間剛度對房屋的抗震性能影響很大,其空間剛度主要取決于由樓蓋、房屋和縱橫墻所組成的盒式結構的空間作用。由于橫墻的間距直接影響水平地震作用的傳遞,以致影響房屋的空間剛度,所以必須注意橫墻的布置。石...[繼續閱讀]
墻體是主要的抗側力構件,一般來說,墻體水平總截面積越大,就越容易滿足抗震要求。對局部尺寸做出限制(最小值)規定是為了滿足墻體抗剪承載力的要求,目的在于防止因這些部位的破壞而造成整棟房屋的破壞甚至倒塌。在設計中尚...[繼續閱讀]
村鎮石結構房屋的水平地震作用計算方法采用底部剪力法,所謂底部剪力法,它是根據建筑物所在地區的設防烈度、場地土類別、建筑物的基本周期和建筑物距震中的遠近,在確定地震影響系數后,先計算在結構底部截面水平地震作用...[繼續閱讀]
結構構件的地震作用效應和其他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應按式(5-11)計算:(5-11)式中 S——結構構件內力組合的設計值,包括組合的彎矩、軸向力和剪力設設計值等;γG——重力荷載分項系數,一般情況采用1.2,當重力荷載效應對構件承載能...[繼續閱讀]
對石砌體房屋,可只選豎向荷載從屬面積較大的墻段、承擔地震作用較大的墻段、豎向應力較小的墻段以及截面積較小的墻段進行截面抗震承載力驗算;同時在進行地震剪力分配和截面驗算時,石砌體墻段的層間等效側向剛度應按下列...[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