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合陽縣按照城鎮規劃啟動了鳳凰北路開通工程。東街村有19戶村民在拆遷區內,村委會積極配合縣上的工程,耐心地給群眾做工作,經過反復協調,將鳳凰北路西邊東街二組的壕地與三組的部分土地共10畝作為安置地點。村委會聯系...[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2010年合陽縣按照城鎮規劃啟動了鳳凰北路開通工程。東街村有19戶村民在拆遷區內,村委會積極配合縣上的工程,耐心地給群眾做工作,經過反復協調,將鳳凰北路西邊東街二組的壕地與三組的部分土地共10畝作為安置地點。村委會聯系...[繼續閱讀]
東街村五組鳳凰路果蔬市場位于縣城東部,北連群眾居住區,南鄰鳳凰園小區,西接祥和路,東通鳳凰路,是一個主營水果、干果、蔬菜、干菜的環形市場,占地面積共8畝。該市場是2008年鳳凰路開通,路邊開發帶建成后,耕地所剩無幾,為了解...[繼續閱讀]
祥和路餐飲街位于合陽縣城區東部,鳳凰路西邊原交通局以東,南北走向,全長1800米,寬20米,連通了北邊的黃河路和南面的東新街。這是2008年起墊平了南頭的土壕溝,拓寬了原東新巷改造而成的。路面鋪設后,各住戶按照規劃自行設計,自...[繼續閱讀]
東六小區商業街位于縣城東新街,2006年縣城東新東街擴建征用了東街六組的大片耕地,為了安置村民的生活,東街村委會經過多方協調,六組村民自籌資金于2007—2010年,在東新東街路南邊沿街建成總長213米、寬17米的四層商住樓。設置商...[繼續閱讀]
東街村由于民宅建設缺乏統一的建筑規劃,因而布局凌亂、參差不齊,新老建筑交錯,建筑格局不統一。村民多注重自家房屋的建設,室外環境很少關注。生活垃圾隨處可見,部分道路沒有硬化,經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腿泥”,還缺少必...[繼續閱讀]
近年來合陽縣城建筑發展很快,為創建國家文明城市,吸取鄰縣規劃經驗,合陽縣城市規劃街道布局形成五縱八橫,北有森林公園,南有迎賓大道。五縱主街道由縣上統一規劃,對城區村組失地農民,可允許以土地面積的5%~8%為開發區農戶的...[繼續閱讀]
辛亥革命后,改明、清的“縣衙”為“縣公署”,民國十六年(1927),于右任任國民聯軍駐陜總司令時,改縣署為縣政府,改知事為縣長。民國三十年(1941),實行“新縣制”,成立田賦糧食管理處以及會計室、縣公庫、合作指導室、縣銀行、直...[繼續閱讀]
1948年3月26日合陽縣解放,4月5日“陜甘寧邊區合陽人民政府”成立,隨即下設“保安科”。1949年12月14日,“陜甘寧邊區合陽人民政府保安科”正式更名為“合陽縣公安局”,先在縣政府院內辦公,20世紀70年代后搬遷于東街新后地巷西頭。...[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