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1990年是新離子化技術迅速發展的時期。其中的兩個技術即基質輔助激光解離/離子化(MALDI)和電噴霧離子化(ESI)從此被確立了在生物分子質譜中的特殊地位。這些離子化的軟方法甚至可以將像蛋白質這樣大的生物分子在非解聚的...[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970—1990年是新離子化技術迅速發展的時期。其中的兩個技術即基質輔助激光解離/離子化(MALDI)和電噴霧離子化(ESI)從此被確立了在生物分子質譜中的特殊地位。這些離子化的軟方法甚至可以將像蛋白質這樣大的生物分子在非解聚的...[繼續閱讀]
8.5.1質譜分析儀有效和可靠質譜分析儀的導入是在生物分析中建立質譜的基本原則。在這方面的關鍵技術是四極桿分析器、離子阱、時間飛行(TOP)分析儀。TOP質譜的工作原理已經在20世紀40年代建立起來;離子阱和四極桿分析器是50年代...[繼續閱讀]
多肽含有20個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以肽鍵(酰胺)線性連接在一起。這意味著每一個肽只有一個游離的氨基端和一個游離的羧基端(參見第2章)。習慣上,肽鏈的順序(無論是用3個字母還是1個字母代表)表示成左邊是N-末端,右邊是C-末端...[繼續閱讀]
今天的蛋白數據庫涵蓋了來源于不同物種的幾乎2×106蛋白序列。由于生命以進化和保守的方式發展,實際上已經得到的只有一小部分統計上可能的蛋白質序列。由于這個原因,要有把握地鑒別蛋白質只需要部分序列。當未知蛋白質被水...[繼續閱讀]
電噴霧離子化允許分子質量達到數百單位(ku)的蛋白質被轉化成為完好的氣體狀態。這種離子化的蛋白質圖譜含有數個峰[圖8.6(A)],每一個代表了不同帶電狀態的蛋白質。蛋白激酶A催化亞基的納升ESI圖譜[pKa,如圖8.6(A)所示]顯示了23~...[繼續閱讀]
大多數細胞蛋白在共價或者后翻譯水平上被修飾。共價修飾經常發生在N-末端氨基或者側鏈氨基酸的半胱氨酸、絲氨酸、蘇氨酸、酪氨酸、精氨酸和天冬氨酸上??赡艿男揎棌暮唵蔚幕瘜W修飾(例如甲基化)到形成高度復合的結構(例如...[繼續閱讀]
Aebersold,R.,Goodlett,D.R.2001,Massspectrometryinproteomics,Chem.Rev.101,269-295.Hamdan,M.H.,Righetti,P.G.,Desiderio,D.M.,Nibbering,N,M.2005,ProteomicsToday:ProteinAssessmentandBiomarkersUsingMassSpectrometry,2DElectrophoresis,andMicroarrayTechnology,Wile...[繼續閱讀]
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可以從活體或者保藏的組織、細胞、病毒顆?;蛘咂渌麡悠分刑崛∮糜诜治雠c制備。由于打算使用的目的和基因材料的來源變化很大,不存在一個通用的分離方法。盡管如此,在整個生物界中RNA和DNA的...[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