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槔《墨子.備城門》中作“頡皋”,是利用杠桿原理的取水機械,早在春秋時期已普遍使用。它和轆轤是中國農村通用的提水灌溉器具?!肚f子.天地》對桔槔的功效有很具體的描述,山東嘉祥縣漢武梁祠畫像石(刻于147年)有桔槔圖(圖...[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桔槔《墨子.備城門》中作“頡皋”,是利用杠桿原理的取水機械,早在春秋時期已普遍使用。它和轆轤是中國農村通用的提水灌溉器具?!肚f子.天地》對桔槔的功效有很具體的描述,山東嘉祥縣漢武梁祠畫像石(刻于147年)有桔槔圖(圖...[繼續閱讀]
轆轤可用作汲水工具,相傳由西周初的史官史佚發明。春秋時期轆轤已頗為流行。北方缺水地區小片土地的灌溉主要是靠轆轤。地下水很深的山區,現仍用轆轤從深井中提水。圖1-43 雙轆轤模型,河南偃師東漢遺址出土(引自宋樹友主編...[繼續閱讀]
滑輪屬杠桿類簡單機械,在《墨經》中有記載。定滑輪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能省一半力,但不改變力的方向。實際應用中,常把一定數量的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成各種形式的滑輪組,既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從戰國始,滑...[繼續閱讀]
弓是利用彈力的遠射兵器,弓體輕,攜帶和使用都很方便。早期的弓用彈丸射擊,稱為彈弓(圖1-44),以后發展為用箭。山西朔縣峙峪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一枚用燧石薄片制作的石鏃,說明弓箭的使用至少可追溯到距今2.8萬年前,比文獻記載...[繼續閱讀]
弩是古代重要的遠程武器,根據廟底溝仰韶文化的骨匕、徐州高皇廟文化的有孔蚌飾,其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晚期。弩的射出可分為兩個獨立的動作,先張弦裝箭儲蓄動能,再俟機瞄準和發射。射手可借助腳踏、車絞等方式張弦,因此具...[繼續閱讀]
用于治玉的輪軸機構(圖2-1),可能出現于新石器時代早期。遼河流域的興隆洼文化,黃河中下游的裴李崗文化、大汶口文化,長江下游的河姆渡遺址,以及年代稍后的馬家浜文化都有玉器出土,到紅山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時期已發展...[繼續閱讀]
曲面上的車削加工稱為旋,發明于先秦時期,最初用于木器,后來才用于金屬器。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的盤、碗、盒等金銀器表面有車削加工紋路,螺紋、起刀和落刀點均清晰可辨。小金盒螺紋同心度很高,紋路細密,子扣錐面加工,子母扣...[繼續閱讀]
1.引言龍骨水車又稱翻車,是以鏈傳動方式將低處的水提升到高處,可用于灌溉和排水。它是中國古代農業生產中應用最廣、效果最好的灌溉機械,由于可以連續提水,較桔槔和轆轤工作效率有很大提高。除農業排灌外,龍骨水車還用于制...[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