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民國三十年(1941)資源委員會汞業管理處所訂的制度。招雇的多為湘西石工。每場得汞2公斤以下者稱“探巷”,資方給錢收購,不收留成。每場得汞2公斤以上者稱“采巷”,資方抽地二成后再予收購。后來又改變抽利方法,如1944年規...[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這是民國三十年(1941)資源委員會汞業管理處所訂的制度。招雇的多為湘西石工。每場得汞2公斤以下者稱“探巷”,資方給錢收購,不收留成。每場得汞2公斤以上者稱“采巷”,資方抽地二成后再予收購。后來又改變抽利方法,如1944年規...[繼續閱讀]
這是汞業管理處后期所采取的工資制。受雇的多為不愿包工的外來工人。據親歷里工制的退休工人陳光庭回憶,里工作息時間為:每日清晨6時進洞打眼——10時量炮——11時出洞用餐——12時再次進洞——下午4時出洞用餐——6時又進洞...[繼續閱讀]
1937年8月有一張月俸表,上列37人的月額。局長252元,股長90元,工程、事務、會計員各40-60元,近30名各種工人平均10元。這樣工人與局長收入相差25倍,是一般管理人的四到六分之一。1946年4月14日,萬山里工在無法生活的情況下,聯名給汞業...[繼續閱讀]
工人成年累月勞動,被榨干了血汗,民歌:“三碗巖巴當頓飯,爛布筋筋當衣裳?!薄盎钊顺闪斯泶虬?煙子病魔把身纏?!闭钱敃r礦工生活的真實寫照。礦務局在四十年代的一份報告中說這些工人“多數虛弱,漸漸脫形?!笨梢娝麄儽?..[繼續閱讀]
工人下井采砂,就像進了18層地獄,里面充滿了矽塵和桐油煙子,昏沉沉不見光明。更可怕的是處處面臨著死亡的威脅,叫人膽寒的“一死三關”就曾使許多工人無辜喪生。爆破用的黑火藥,需要人工將硝石、硫磺、木炭按比例混合,然后在...[繼續閱讀]
井下勞動條件極差,洞內用桐油燈照明,用鐵條手錘打礦,空氣不足,又不通風,黑煙彌漫,矽塵飛揚。在這樣的環境下成年累月地勞動,只要三、四年,沒有一個不染上煙子病的。染病后既無醫藥治療,生活又無保障,因此年紀輕輕就有把命斷...[繼續閱讀]
歷來的資本家,都豢養了一批管班、監工,欺壓工人。如德鎰和砂廠的管班李銀生、陳通富、張老黑、李冬生等,益民公司的陳科子等,都是極其兇惡的虎狼。只要工人稍有冒犯,就會受到不堪忍受的土刑罰之苦。1948年,萬山工人黃昌紅失...[繼續閱讀]
“一九三九年,礦工苦難言;血債血來償,刀砍金委員?!边@首民謠,記錄了萬山汞礦巖屋坪礦廠工人首次斗爭的歷史。1939年2月,在礦工生活極其困苦的礦務局接管初期,巖屋坪礦廠來了一個總管班,名叫金忠镕。他40開外,北方口音,高高的...[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