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玄,生于東漢獻帝建安十四年,卒于魏齊王曹芳嘉平六年(209—254年)。沛國譙人。字太初。年少即知名,弱冠為散騎黃門侍郎。正始年間,累遷散騎常侍、中護軍。又為征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州諸軍事。后中書令李豐、光祿大夫...[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夏侯玄,生于東漢獻帝建安十四年,卒于魏齊王曹芳嘉平六年(209—254年)。沛國譙人。字太初。年少即知名,弱冠為散騎黃門侍郎。正始年間,累遷散騎常侍、中護軍。又為征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州諸軍事。后中書令李豐、光祿大夫...[繼續閱讀]
在三國曹魏還有一些見于各種史傳、書史論著的書法家。他們或生、卒年不確切,或書事不詳,他們在當時的政治、文化地位、書法地位高低不一,這些書家有關枇杷、孫子荊、劉浥、應璩、張揖、衛臻、王明山、張緝、李苞、潘宗伯...[繼續閱讀]
在漢字及書體發展史上,曾經有過一種“英雄創造書體”的神秘說法,認為某種字體(書體)是由某個圣賢瞬間發明創造的,如倉頡造字,史籀創籀文,李斯作小篆于秦朝,程邈作隸書于秦末,王次仲作八分于東漢后期,劉德升作行書于漢末,鐘繇...[繼續閱讀]
鐘繇(151—230年),字元常,潁川(今河南長葛)人。東漢末年舉孝廉,官至尚書仆射,魏初遷太尉。明帝時進太傅,故稱“鐘太傅”。鐘繇自幼喜好書法,且矢志不渝,勤學苦練,極為執著。曾對兒子鐘會說:“吾精思學書三十年,若與人居,畫地廣...[繼續閱讀]
魏鐘繇書,晉王羲之臨。小楷,六行。有《淳化閣帖》《快雪堂帖》《大觀帖》《淳化閣續帖》《東書堂帖》《玉煙堂帖》諸刻本??肴毡尽稌廊?三)。以《淳化閣帖》單刻帖為例,其筆劃清勁,瘦而腴,剛而柔。行筆不緊不慢...[繼續閱讀]
又稱《薦關內侯季直表》,傳魏鐘繇書。末行署:“景初二年(221年)八月司徒東武侯臣鐘繇表?!毙】?。有兩種刻帖,一為《真賞齋帖》本,十九行;一為十三行本。真跡遞藏宋薛紹彭、元陸行直、明沈石田、華夏。清入內府。1860年圓明園...[繼續閱讀]
又稱《賀克捷表》《戎路帖》。魏鐘繇書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閏月九日。此表有大小二本。一為日本藏《郁岡齋帖》拓本,小楷十三行。另有《淳化秘閣續帖》《玉煙堂》諸刻。上海藝苑真賞社有影印本??肴毡尽稌廊?三...[繼續閱讀]
傳魏鐘繇書。無款。其《快雪堂帖》刻本,刻作“傳為王羲之臨本”。小楷八行??肴毡尽稌廊?三)。此表橫無列,豎成行,行距拉得很開,形成鮮明的虛實對比。筆畫粗細懸殊,長短不一,結體奇正有別,大小不等,平穩含蓄。隸書...[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