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寶石加工領域中發明了玫瑰形琢磨法,在這之前,人們認為黃金和珍珠最貴重,但當時歐洲首飾工匠采用寶石玫瑰形琢磨以后,紅寶石、藍寶石等各種透明寶石終于開始露出“廬山真面目”,成為光彩奪目的貴重寶石。當時鉆石不再...[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7世紀寶石加工領域中發明了玫瑰形琢磨法,在這之前,人們認為黃金和珍珠最貴重,但當時歐洲首飾工匠采用寶石玫瑰形琢磨以后,紅寶石、藍寶石等各種透明寶石終于開始露出“廬山真面目”,成為光彩奪目的貴重寶石。當時鉆石不再...[繼續閱讀]
17世紀中期已經有了制造人造寶石的行業,到了18世紀,人造寶石有了合法的交易市場,成了一種新的材料藝術形式。隨之而來的是冶金術,各種材料的合金問世,其中在1800年至1820年間,由17%的鋅和83%的銅合成的金屬銅,被證明是合格黃金的...[繼續閱讀]
18世紀上半葉的首飾輕巧精致,當時的工匠為了在首飾上凸顯閃亮的鉆石或其他寶石,將設計重點都落在了寶石本身,而寶石鑲嵌的底座所用材料盡可能小。其重量被減至最低限度,后來又采用底部透空的鑲嵌底座,減輕首飾分量,這對飾品...[繼續閱讀]
(一)Parures首飾流行Parures首飾指一整套首飾,類似現在的套件首飾,它主要包括項鏈、梳子、頭飾、王冠、發帶、一對鐲子、別針、耳環、垂飾耳環或釘扣耳環和一個皮帶扣(圖3-2)。圖3-2 Parures首飾(二)浮雕首飾流行18世紀至19世紀浮雕...[繼續閱讀]
(一)受洛可可藝術風格影響的首飾特征洛可可藝術產于18世紀法國,由于這種華麗而繁瑣的享樂主義形式受到了當時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大力推崇,因此人們又將這種藝術形式稱之為“路易十五藝術風格”,由此產生了帶有繁瑣華麗的洛...[繼續閱讀]
新藝術運動(ArtNouveau)受19世紀80年代初的威廉·莫里斯等藝術家發起的“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影響,推崇精工制作的手工藝,從自然形態中吸取靈感,以蜿蜒的纖柔曲線作為設計創作的主要語言。藤蔓、花卉、蜻蜓、圣甲蟲、女性、神...[繼續閱讀]
受新藝術運動的影響,在珠寶設計中,貴重寶石的使用比較少,鉆石往往只是起到了輔助性的作用,而玻璃、牛角、象牙等因易實現預期的色彩和紋理效果,被廣泛使用,這也是新藝術時期首飾制作的重要的特征之一。藝術家對自然生動而...[繼續閱讀]
新藝術時期首飾最有代表性的要數勒內·拉利克(ReneLalique)創作的首飾作品。他是法國杰出的新藝術時期的天才設計師,不僅設計珠寶首飾,后來還設計玻璃制品,如香水瓶、花瓶等。他在設計中應用大量寫實的昆蟲、花草、神話人物等...[繼續閱讀]
裝飾藝術風格是20世紀20—30年代在法國和德國等國家流行的裝飾設計思潮,為現代概念的裝飾藝術奠定了基礎,對現代強調空間構成的珠寶設計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影響。這個時期的首飾風格以簡單的幾何圖形和對比強烈的色彩為特點...[繼續閱讀]
這一時期著名的專業珠寶設計師主要有法國人保羅·布朗茨、讓·富凱(其父親是著名的新藝術風格的創始人喬治·富凱)等,他們的創作在構圖上基本是抽象的,表現在珠寶整體的效果和色彩的巧妙搭配中。在材料運用方面,這些大師常用...[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