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戰爆發以后,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推動了廣大愛國文藝工作者的大聯合。1938年3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簡稱“文協”)在武漢成立。大會推舉老舍、郭沫若、茅盾、丁玲、郁達夫、田漢、巴金、胡風、張道...[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937年抗戰爆發以后,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推動了廣大愛國文藝工作者的大聯合。1938年3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簡稱“文協”)在武漢成立。大會推舉老舍、郭沫若、茅盾、丁玲、郁達夫、田漢、巴金、胡風、張道...[繼續閱讀]
本時期的小說創作(包括國統區的和解放區的),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反映了迅速變革的社會現實。由于社會生活的變化和文學自身發展規律的作用,這一時期的小說創作在不同的階段和地區呈現不同的特點。在國統區,張天翼、沙...[繼續閱讀]
本時期,新詩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盡管生活在不同地區的詩人們的作品有風格上的明顯差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時代主題,即為神圣的民族解放事業歌唱。代表這一時期詩歌最高成就的是艾青??箲鸨l以后,通過抗日斗爭烽...[繼續閱讀]
散文也和其他文學樣式一樣,服務于抗戰的需要,出現了新的轉向。當時被廣泛運用的文學形式是雜文和包括文藝通訊、特寫在內的報告文學。不論是在 “孤島” 上海,還是在延安,或在大后方,都出現了大量戰斗性很強的雜文。在 “孤...[繼續閱讀]
抗戰初期的現代戲劇,為了適應迅速反映抗日斗爭現實的需要,內容幾乎都是直接或間接反映抗日、反漢奸的主題。在形式上則較多采用街頭劇、活報劇等,便于廣泛、靈活地向群眾宣傳?!斗畔履愕谋拮印肥强箲鸪跗谟绊懽顬閺V泛的...[繼續閱讀]
《圍城》(故事梗概)錢鐘書一艘法國郵船白拉日隆子爵號駛過紅海,正在印度洋面上行駛。船上坐滿了來自各國的乘客。每年夏天都有一批學成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乘坐郵船回來。方鴻漸就是回國留學生之一。他是一個學問不大的人。...[繼續閱讀]
《屈原》(節選)郭沫若【第六幕】[東皇太一廟之正殿。與第二幕明堂相似,四柱三間,唯無簾幕。三間靠壁均有神像。中室正中東皇太一與云中君并坐,其前左右二側山鬼與國殤立侍,右首東君騎黃馬,左首河伯乘龍,均斜向。馬首向左,龍...[繼續閱讀]
1. 分析《圍城》 中方鴻漸形象的典型意義。2. 為什么說《圍城》是一部 “新《儒林外史》” ?3. 分析《金鎖記》的藝術特色以及曹七巧的復雜性格。4.《啼笑姻緣》為什么在1930年紅極一時、風靡全國?5. 分析《華威先生》的諷刺特色...[繼續閱讀]
一新中國成立后十七年的文學,從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簡稱第一次文代會)開始。這次會議在人民解放戰爭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新中國成立前夕,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當時的北平舉行。第一次文代會的召開,標志著中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