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植物中控制抗病或感病的基因與病原物中控制無毒或有毒的基因是相對應的。針對寄主植物中的每一個抗病基因,病原菌遲早會產生相對應的毒性基因。寄主的抗病基因(R)和病菌的無毒基因(A)是顯性的,而寄主的感病基因(r)和病菌...[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寄主植物中控制抗病或感病的基因與病原物中控制無毒或有毒的基因是相對應的。針對寄主植物中的每一個抗病基因,病原菌遲早會產生相對應的毒性基因。寄主的抗病基因(R)和病菌的無毒基因(A)是顯性的,而寄主的感病基因(r)和病菌...[繼續閱讀]
引起病原物致病性變異的途徑有主要有有性雜交、無性重組、突變和適應性變異等。有性雜交(sexual hybridization)變異是指病原物通過有性生殖,基因進行重新組合,新產生的后代致病性發生變異。真菌的有性雜交可以發生在小種間、變...[繼續閱讀]
植物的抗病性變異可以由植物本身遺傳物質的改變所引起(如天然雜交),也可由外界條件的改變而引起。前者在抗病育種中具有重要意義,后者在病害的發生和防治上極為重要。首先,植物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植株的不同部位或器官...[繼續閱讀]
1. 為什么說植物病原物的寄主性和致病性是其最基本的兩個屬性?2. 試述植物的抗病機制?3. 什么是病原物的致病性分化?病原物致病性變異有哪些途徑?4. 什么是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各有何特點?5. 什么是基因對基因學說?如何理解基因...[繼續閱讀]
昆蟲是成蟲期具有以下特征的一類節肢動物(圖4-1-1):1. 體軀 體軀分頭部、胸部和腹部3個體段;2. 頭部 具口器、觸角,常有復眼和單眼,是感覺和取食的中心;3. 胸部 成蟲期具有3對足,1~2對翅,是運動與支撐中心;4. 腹部 包含生殖系統和大...[繼續閱讀]
昆蟲對人類的危害主要體現在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類健康或經濟利益。(一)危害農林生產1. 直接危害 農作物常受到多種害蟲危害。我國已知農業害蟲1000多種,主要作物害蟲100~400種,每年因蟲害造成的損失占農作物總產值的1/5。如玉米...[繼續閱讀]
有些昆蟲能直接或間接地造福于人類,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是有益的,因而通稱為益蟲(beneficial insects)。1. 傳粉 大約85%植物屬蟲媒植物,蜂類、蠅類、蝶類、蛾類、甲蟲類等訪花昆蟲是蟲媒植物傳粉的必要媒介。如蜜蜂傳粉可使棉花增...[繼續閱讀]
1. 大小 昆蟲體軀的大小常用體長和翅展來表示。體長是指昆蟲頭部前端到腹末端的距離,不包括觸角、外生殖器、尾須的長度。翅展是指前翅展開時,兩翅頂角之間的距離。不同昆蟲的個體間大小差別很大。如中國巨足節蟲體長3610...[繼續閱讀]
胚胎中昆蟲體軀由18~21個環節即體節組成;幼蟲體節之間以節間褶相連;若蟲和成蟲體節之間以節間膜相連。這些體節集合為頭部、胸部和腹部3 個明顯的體段。一般認為頭部由6節組成,在胚胎發育完成之后,體節已經愈合;胸部由3節組...[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