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在興辦軍事工業的過程中,遇到了嚴重的經營困難?,F代軍事工業無法孤立存在,它需要充分的資金,以及煤鐵、電力、運輸等各項支持才能正常運轉。洋務派遂提出了“求富”的口號,開始經營民用企業。洋務派創...[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在興辦軍事工業的過程中,遇到了嚴重的經營困難?,F代軍事工業無法孤立存在,它需要充分的資金,以及煤鐵、電力、運輸等各項支持才能正常運轉。洋務派遂提出了“求富”的口號,開始經營民用企業。洋務派創...[繼續閱讀]
洋務運動是新興的革新運動,外交、工業、商業、交通、軍事等方面都需要新式人才。然而,傳統科舉制度所選拔出來的人才“習非所用,用非所習”,不能適應洋務事業發展的需要。因此,洋務派興辦了一大批新式學堂,并向外國派遣留...[繼續閱讀]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外國公使駐京和清朝政府推行“借師助剿”政策,開始改變了清朝傳統的外交格局,出現了所謂中外“和好”的局面。外國公使駐京,對外交涉成為重要的政府職能之一。也正因為如此,清朝政府對原有的外交體制進...[繼續閱讀]
洋務運動既是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國開始現代化進程的第一步。它對中國社會所產生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洋務派官員最初的改革設計方案。隨著洋務事業的興起,近代城市開始步入新的發展期。洋務...[繼續閱讀]
洋務運動時期,清朝政府呈現出“中興”氣象,恰逢同治、光緒兩朝,因而也常被稱之為“同光中興”。洋務運動成為了“中興”的重要標志之一。然而,“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洋務運動在實施的過程中屢陷困境,局限性明顯。洋務運動...[繼續閱讀]
曾國藩《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節選)[1]臣查發逆盤踞金陵,蔓延蘇、浙、皖、鄂、江西等省。所占傍江各城,為我所必爭者,有三:曰金陵,曰安慶,曰蕪湖。不傍江各城,為我所必爭者,有三:曰蘇州,曰廬州,曰寧國。不傍江之處,所用師船...[繼續閱讀]
明治維新后,日本逐漸走上現代發展道路,在國力大增的同時,也開始效法歐美列強,籌劃對外侵略擴張。日本對亞洲鄰國早已垂涎三尺,制定了所謂“大陸政策”,即先期吞并臺灣、朝鮮、滿蒙等地,進而征服中國全境,稱霸亞洲,染指世界...[繼續閱讀]
甲午戰爭給中國造成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同時也喚起了中國人的覺醒?!皢酒鹞釃那曛髩?實自甲午一役始也?!睉饒錾蠑〗o日本,條約中割地、賠款,激憤之情籠罩全國,仁人志士深受震撼,逐漸警醒。面對日益惡化的時局,有識...[繼續閱讀]
甲午戰爭前后維新運動的迅速成長,離不開康有為師生的努力。值此國難當頭、傳統學問“鬧饑荒”、西學大量涌入的年代,他們從傳統文化與西方學說中汲取養分,創造出一種“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新學派,引領時代的潮流??涤?..[繼續閱讀]
“公車上書”雖未能如愿,卻拉開了維新變法的大幕。為聚集改革力量、宣傳變法主張,維新人士在各地成立學會組織、創辦報刊,推動維新事業的發展。1. 開民智:學會與報刊的創辦維新派創立的學會組織,最早出現于北京、上海兩地。...[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