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34厘米,口徑12.3厘米,底徑14厘米。肅州區博物館藏。直口,長頸,圓扁腹,肩部飾對稱模印輔首銜環,刀削足,平底。表面施綠釉。綠釉陶器大約在西漢中期開始出現,到東漢時,已經很盛行,尤其在北方地區較為多見。但相比灰陶器物而言...[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高34厘米,口徑12.3厘米,底徑14厘米。肅州區博物館藏。直口,長頸,圓扁腹,肩部飾對稱模印輔首銜環,刀削足,平底。表面施綠釉。綠釉陶器大約在西漢中期開始出現,到東漢時,已經很盛行,尤其在北方地區較為多見。但相比灰陶器物而言...[繼續閱讀]
縱56厘米,高18.5厘米。肅州區博物館藏。1959年酒泉市肅州區北稍門外出土。一牛,一軺車,軺車套于牛肩,一陶俑,陶俑雙手位于胸前。造型美觀樸實。陶軺車為隨葬冥器,其造型為后人生動地展示了漢時期酒泉當地人民生產生活的發展水...[繼續閱讀]
長34.5厘米,高30厘米。肅州區博物館藏。1959年酒泉市肅州區東稍門外出土。素面大耳,頭頂有一獨角,張口吐舌,兩眼突出,尾巴高翹。造型威猛,制作精細,具有代表性。...[繼續閱讀]
高36厘米,口徑9厘米,底徑19厘米。肅州區博物館藏。2002年酒泉市肅州區西峰寺六組出土。泥質灰陶,器形獨特,井口為“井”字形狀,燒制精細。陶井為隨葬冥器,反映出墓主人對死后生活的一種心理寄托。陶井形體碩大,造型精美,是酒泉...[繼續閱讀]
高15.3厘米,口徑22.5厘米。肅州區博物館藏。1959年酒泉市肅州區北稍門外出土??谘丶案共匡椨胁世L寬條紋,兩側對稱獸面,馬蹄形足,通體彩繪云氣紋圖案。陶尊造型美觀,彩繪精美,其彩繪歷經近兩千年,仍保持較為艷麗的色彩,實屬不易...[繼續閱讀]
高8厘米,橫4.5厘米。肅州區博物館藏。頭像氈帽前傾,高鼻大目,小口,下巴突出,鬃須分明。頭像造型生動,賦予某種神秘感,在酒泉境內發現少見,對研究唐時期當地民族民俗文化有一定的歷史價值。...[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