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集體意識與內心渴求,是建立在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基礎上,既有現實性又有超越性的美好愿景和奮斗目標。它體現了一種精神力量和文化氣質,凝聚了民族復興意志,彰顯...[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中國夢”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集體意識與內心渴求,是建立在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基礎上,既有現實性又有超越性的美好愿景和奮斗目標。它體現了一種精神力量和文化氣質,凝聚了民族復興意志,彰顯...[繼續閱讀]
在當代類型影視劇蔚為大觀的生產播出浪潮中,21世紀中國諜戰劇無疑是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類型之一,從《誓言無聲》(2001)、《潛伏》(2008)、《黎明之前》(2010)、《借槍》(2011)、《一觸即發》(2012),《神秘人質》(2013)到《鋒刃》(2015...[繼續閱讀]
21世紀以來,中國電視劇創作發生了深刻的文化轉向和模式變革。在作品質量、視野形成、類型劇探索上取得了顯著成就,并深深烙印上了時代變革的痕跡。審視和梳理21世紀以來的創作路徑,經歷了從借鑒到原創、從獨立到融合、從引...[繼續閱讀]
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圍繞這兩大歷史事件創作的獻禮劇成為我國電視熒屏一道令人矚目的風景。同時,現實題材電視劇和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呈現出新的探索,穿越劇和翻拍劇也成為本年度電視劇創作值得...[繼續閱讀]
在大傳媒時代中,各種媒體形態不斷離散與融合,任何傳媒的商業價值不再局限于組織內部,不再單一與孤立,它們在整個行業甚至社會范圍內尋找、整合其他力量,搭建一個新的共享的傳播平臺。在這個時代中,文學創作是否還能獨善其...[繼續閱讀]
我國的歷史題材電視劇最早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自一登陸熒屏就受到了觀眾的熱烈追捧,并漸漸發展形成各種類型化的電視歷史劇作,具有極強的本土性和民族性,體現了民族集體無意識長期積淀下來的文化和心理訴求。無論是具備專業...[繼續閱讀]
近年來中國電視綜藝節目更注重體現文化品位和知識內涵,具有中國特色的電視綜藝文化特質逐漸顯現。模式創新注重家庭觀念、公益元素,總體風格體現為溫情與和諧。本文通過梳理2011—2013綜藝節目模式的創新與發展,分析中國綜藝...[繼續閱讀]
近年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漢字英雄》《中國謎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節目異軍突起,掀起收視熱潮,引發各界熱議和思考?!吨袊鴿h字聽寫大會》等具有鮮明智性特征的節目熱播,是近十年來各類歌舞才藝秀等感官性娛樂...[繼續閱讀]
紀錄片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沉寂以后,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開始復蘇。在五年的時間內,中國紀錄片創作數量大幅度增加,傳播平臺增多,拍攝質量不斷提高,取得了突破性發展。由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紀錄片創作、播出、平臺建設...[繼續閱讀]
理論文獻紀錄片是指利用現代傳媒技術對人類活動的原始記錄,即對檔案資料進行編撰公布,并輔之以現場采訪、實地拍攝、后期制作等多種手段而形成的高品位的精神產品。[1]文獻紀錄片具有很高的文獻研究價值,也是我國宣傳主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