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典籍通常稱為佛書,主要包括古印度佛教的經、律、論三部分典籍,再是印度以外中國、朝鮮、日本等地佛教學者的撰述?!敖洝笔且苑鹱驷屽饶材峥跉鈹⑹龅牡浼??!奥伞奔唇渎?是對于佛教徒生活和行為細節的規定與解說?!?..[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佛教典籍通常稱為佛書,主要包括古印度佛教的經、律、論三部分典籍,再是印度以外中國、朝鮮、日本等地佛教學者的撰述?!敖洝笔且苑鹱驷屽饶材峥跉鈹⑹龅牡浼??!奥伞奔唇渎?是對于佛教徒生活和行為細節的規定與解說?!?..[繼續閱讀]
(1)《發智論》,全稱《阿毗達磨發智論》。約釋迦牟尼去世后300年時,迦旃延尼子著。唐玄奘譯,20卷。因被認為是說一切有部的根本著作,所以又稱《發智身論》?!吧怼庇鳛楦?。全書闡發該部的基本學說,兼及當時部派佛教斗爭的各...[繼續閱讀]
此派最重要的哲學著作是“四論”,即《中論》、《十二門論》、《百論》和《大智度論》,其中尤以前三論更為重要。這里也附帶介紹作為大乘佛教理論基礎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1)《中論》,全稱《中觀論》。龍樹著,青目注釋...[繼續閱讀]
此派學者的著作頗富有哲學色彩,如史稱其奠基人無著的“八支”(內包括無著弟世親的著作),即八部著作:《二十唯識論》、《三十唯識論》、《攝大乘論》、《大乘阿毗達磨集論》、《辨中邊論》、《緣起論》、《大莊嚴經論》和《...[繼續閱讀]
(1)《理惑論》,全稱為《牟子理惑論》,也簡稱為《牟子》。傳為東漢末年牟子作,見《弘明集》卷一。全書闡發佛教原理,并廣引《老子》和儒家經典,宣揚佛道儒三家一致的觀點。(2)《肇論》。后秦僧肇著,系僧肇的佛教論文集,是中國...[繼續閱讀]
(一)天臺宗天臺宗的重要著作有所謂“天臺三大部”,即此宗創始人智&xD86D;&xDDAE;的《法華文句》、《法華玄義》和《摩訶止觀》,其中又以后兩種尤為重要。此外,《小止觀》,亦稱《童蒙止觀》,則是比較簡明的讀物。智&xD86D;&xDDAE...[繼續閱讀]
(1)《大乘起信論》。傳為古印度馬鳴著?,F存漢文譯本有兩種,一是南朝陳真諦譯,1卷;另是唐實叉難陀譯,2卷。前者較為流行。自隋代始就有人懷疑此書的作者和譯者(真諦),而將其列入疑惑之部。近代日本一些著名學者曾就《大乘起...[繼續閱讀]
苦諦的意思是講,包括人在內的眾生的生命就是苦,生存包含著煩惱、不安、困惑、痛苦??嗟暮x,主要不是專指感情上的痛苦,而是泛指精神的逼迫性,即心理意識上的逼迫惱憂的意思。佛教認為,一切都是變遷不息的、無常的,廣宇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