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產匯流的因素主要包括: 地形特征、土地利用、土壤類型、植被覆蓋、降水和蒸發等水文氣象及下墊面因素。進行流域水文類型分區的流域下墊面遙感資料包括由DEM圖生成的各種地形指標、2000年土地利用圖、2000年8月植被覆蓋度...[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影響產匯流的因素主要包括: 地形特征、土地利用、土壤類型、植被覆蓋、降水和蒸發等水文氣象及下墊面因素。進行流域水文類型分區的流域下墊面遙感資料包括由DEM圖生成的各種地形指標、2000年土地利用圖、2000年8月植被覆蓋度...[繼續閱讀]
根據上述海河流域DEM圖、土地利用、土壤砂含量和植被覆蓋度的遙感資料及氣候特征分布圖,可以分析得到海河流域各水資源分區的下墊面和氣候因子,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的方法,在各水資源分區的基礎上對海河流域進行...[繼續閱讀]
根據水文類型分區內下墊面條件和氣候因子平均值及水文類型分區分布圖 (圖3.3),各水文類型分區的水文特征及其在海河流域的空間分布規律描述如下:(1) 第Ⅰ類水文類型分區 (HTR1) 主要分布在漳衛南運河中下游、徒駭馬頰河流域、大...[繼續閱讀]
在海河流域內水文類型分區中選擇代表性較好、水文資料較為完整的流域為典型流域: HTR1內石佛口流域、HTR6內大閣流域及HTR7內冷口流域,各典型流域內實測暴雨洪水序列為1956—2005年。各典型流域中,石佛口流域內耕地面積比例為5...[繼續閱讀]
利用海河流域1970年、1980年及2000年的土地利用類型圖的矢量數據,在ArcGIS中Spatial analyst模塊支持下進行地圖代數運算 (張國坤等,2010),生成1970—1980年、1980—2000年海河流域土地利用轉移變化圖。土地利用轉移變化圖的每個基本單元都包...[繼續閱讀]
利用1970年、1980年及2000年海河流域土地利用圖,分別提取1399個單元流域內耕地、草地和林地面積比例,保持單元流域內其他分區指標 (平均坡度、最大高程差、坡度<1%面積比例、平均土壤砂含量、平均干旱指數) 不變,采用主成分分析...[繼續閱讀]
根據DEM對海河流域進行單元流域劃分,設置匯流累積量閾值分別為500、3000及4500,得到單元流域個數分別為5387、915及644,單元流域平均面積分別為64km2、368km2及509km2的三種尺度大小的單元流域分割圖,采用2000年土地利用數據,分別計算各分...[繼續閱讀]
根據海河流域的水文類型分區情況,可在各水文類型分區內選擇代表性較好,水文資料系列較為完整的典型流域。結合流域實際情況,在7個水文類型分區中選擇了8個典型流域,如圖3.8所示,并對各典型流域的代表性進行了初步分析,為海河...[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