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原料配比條件下的礦渣微晶玻璃掃描電鏡分析結果如圖4.3所示。從圖4.3中可以看出,隨著硼泥配入量的增加,礦渣微晶玻璃表面的平整程度下降,晶體尺寸增大,晶體形態由枝晶逐漸向球晶、塊狀晶體過渡,晶體分布的均勻性增加。...[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在不同原料配比條件下的礦渣微晶玻璃掃描電鏡分析結果如圖4.3所示。從圖4.3中可以看出,隨著硼泥配入量的增加,礦渣微晶玻璃表面的平整程度下降,晶體尺寸增大,晶體形態由枝晶逐漸向球晶、塊狀晶體過渡,晶體分布的均勻性增加。...[繼續閱讀]
在不同原料配比條件下,礦渣微晶玻璃的紅外光譜分析結果如圖4.5所示。從圖4.5中可以看出,各吸收帶的頻率發生了很大偏移,具體參數如表4.4所示。由圖4.5和表4.4可以看出,隨著硼泥配入量的增加,各吸收帶振動頻率的強度相對減弱,某...[繼續閱讀]
穆斯堡爾譜的形狀特征是由核因子和核外環境所決定的。核因子是指所用的穆斯堡爾堡核的特征參數,如核電荷及其分布、核磁矩等; 核外環境包括穆斯堡爾堡原子所在的物質內部晶體結構、晶體的完整程度、晶體點陣有序和磁有序...[繼續閱讀]
在不同原料配比條件下,礦渣微晶玻璃的表觀體積密度如圖4.13所示。從圖4.13中可以看出,隨著硼泥配入量的增加,礦渣微晶玻璃的表觀體積密度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在本實驗條件下,當硼泥配入量為40%時,礦渣微晶玻璃的表觀體積密...[繼續閱讀]
在不同原料配比條件下礦渣微晶玻璃的顯微硬度如圖4.14所示。從圖4.14中可以看出,隨著硼泥配入量的增加,礦渣微晶玻璃的顯微硬度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在本實驗條件下,當硼泥配入量為40%時,礦渣微晶玻璃的顯微硬度達到最大值...[繼續閱讀]
在不同原料配比條件下礦渣微晶玻璃的抗折強度如圖4.15所示。從圖4.15中可以看出,隨著硼泥配入量的增加,礦渣微晶玻璃的抗折強度呈下降趨勢。由于材料的抗折強度與表面能的平方根成正比,隨著硼泥配入量的增加,礦渣微晶玻璃中...[繼續閱讀]
4.4.1.1 析晶溫度設定在設計析晶溫度時,選擇硼泥配入量為40%的礦渣微晶玻璃的初始析晶溫度(940℃) 作為基準點,同時考慮到在差熱分析過程中由于升溫速率所引起的測定結果滯后性等因素,將析晶溫度設定為910~1 030℃,溫度間隔為30℃...[繼續閱讀]
4.4.2.1 析晶時間設定在設定析晶時間時,以析晶溫度970℃為前提條件,研究析晶時間對微晶玻璃析晶行為及性能的影響,析晶時間分別取30min、90min、180min、240min、300min、360 min,具體析晶工藝路線如圖4.20所示。圖4.20 析晶工藝路線圖4.4.2...[繼續閱讀]
4.5.1.1 表觀體積密度在不同析晶溫度條件下,礦渣微晶玻璃的表觀體積密度如圖4.24所示。從圖4.24中可以看出,隨著析晶溫度的升高,礦渣微晶玻璃的表觀體積密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在本實驗條件下,當析晶溫度為1 000℃時,礦渣微晶...[繼續閱讀]
4.5.2.1 表觀體積密度在不同析晶時間條件下,礦渣微晶玻璃的表觀體積密度如圖4.27所示。從圖4.27可以看出,隨著析晶時間的延長,礦渣微晶玻璃的表觀體積密度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在本實驗條件下,當析晶時間為300 min時,礦渣微晶玻...[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