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后期,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同志提出了研制洲際導彈、潛地導彈、地球同步衛星的“三抓”方案,被科技界稱為國防高科技的三大戰役?!叭ァ比蝿諡槲覈?0年代前期又樹立了明確的奮斗目標,使航天技術又登上了三個新...[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20世紀70年代后期,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同志提出了研制洲際導彈、潛地導彈、地球同步衛星的“三抓”方案,被科技界稱為國防高科技的三大戰役?!叭ァ比蝿諡槲覈?0年代前期又樹立了明確的奮斗目標,使航天技術又登上了三個新...[繼續閱讀]
導彈和火箭的制導系統有兩個主要技術途徑,一個是慣性平臺—計算機系統,另一個是捷聯慣導系統。我國最早是在遠程運載火箭的研制中,梁思禮倡導慣性平臺—計算機方案,因為其系統精度比較高。計算機發展迅速,功能越來越強大...[繼續閱讀]
中國長征系列火箭家族從無到有,從低軌道到高軌道,從低運載能力到高運載能力,從發射衛星到發射飛船,譜寫了中國航天史上一頁又一頁的新篇章。中國已經自行研制了14種型號的長征運載火箭,從1970年4月至2008年10月,長征系列運載火...[繼續閱讀]
梁思禮在長期從事導彈控制系統研制工作的實踐中,深切體會到質量與可靠性在導彈型號研制中的重要性。遠程運載火箭在研制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困擾著梁思禮,他不斷思索如何加強對火箭和導彈控制系統質量與可靠...[繼續閱讀]
1983年以來,梁思禮通過在國內外多次的調研考察,在航天部大力倡導、規劃、普及、推廣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CAD/CAM)技術的應用。他根據現代科技發展趨勢和航天部的實際,提出走工作站、局域網、用戶/月服務器、開放系統和同國際...[繼續閱讀]
梁思禮在航天事業上幾十年如一日的熱情投入、在宇航領域的辛勤耕耘,使他在宇航界享有頗高的聲譽。1987年,梁思禮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英國劍橋國際討論中心把他列入了《世界名人錄》。1993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并...[繼續閱讀]
梁思禮是航天界的泰斗級專家,他一生的科學實踐活動具有很多傳奇經歷,也為很多青年朋友所崇敬。他始終以發展航天、振興中華為己任,退休后依然關注前沿科技,心系航天事業。他還關心青少年成長,積極推動科普工作,做科技報告...[繼續閱讀]
從1956年國家制定十二年科學規劃,隨后組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和核工業部,到2008年9月中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7號”發射升空并順利返回,轉眼已是50多年的光陰,中國踏上走向太空的漫漫長路,已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路程。梁思禮和志同...[繼續閱讀]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號”載人飛船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楊利偉送上太空。在“神舟5號”勝利歸來后,總裝備部李繼耐部長組織了與航天員見面的匯報會,會上充分肯定了老一輩航天人的貢獻,把梁思禮和有關的老部長、老專家都請去了...[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