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各項事業都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中國政府對海外的莘莘學子發出了“祖國需要你”的召喚。新中國熱火朝天的建設早已激蕩著海外游子的心,一時間海外學者紛紛踏上了回國之旅。1950年,華羅庚放棄了在美...[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各項事業都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中國政府對海外的莘莘學子發出了“祖國需要你”的召喚。新中國熱火朝天的建設早已激蕩著海外游子的心,一時間海外學者紛紛踏上了回國之旅。1950年,華羅庚放棄了在美...[繼續閱讀]
1951年8月,吳文俊在江澤涵的邀請下進入北大數學系任教。當時北大還在沙灘紅樓上課,吳文俊是單身,就住在景山東街的單身宿舍里。所以,吳文俊雖然是教授,但除了江澤涵外,與一些年輕的助教和講師來往更密切。吳文俊在北大的教學...[繼續閱讀]
1950年6月7日,中國科學院報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長會備案,正式成立數學研究所籌備委員會。蘇步青為籌備處主任委員,周培源、江澤涵、華羅庚等為副主任委員。這年冬天,華羅庚接手籌備工作,田方增為籌備處秘書,協助華羅庚處理相...[繼續閱讀]
所謂“成家立業”,先成家后立業是通往成功的較為穩固的保證。因為,有了家、有了責任,就會更有動力去追求事業的成功,而沒有了情感的困擾,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事業中去。吳文俊1951年回國時已經32歲了,進數學研究所工作后仍是...[繼續閱讀]
1956年,吳文俊獲得了第一屆自然科學獎的最高獎——一等獎。自然科學獎是國家為了表彰我國科學家的科研成就,促進科學事業的繁榮而首次設立的獎項。全國共有34個獲獎項目,其中一等獎3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26個。與吳文俊一起...[繼續閱讀]
1958年5月22日,《人民日報》報道:“數學研究所所長華羅庚提出,在10項數學問題上要在10年內趕上美國?!?958年6月,中國科學院提交給中央的報告上赫然出現了“科學研究十年趕上美國”的標題。大躍進的喧天鑼鼓聲敲進了數學研究所...[繼續閱讀]
正當吳文俊在對策論研究初現眉目時,政策又有了變化。1961年7月19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當前工作的十四條意見(草案)》(簡稱《科研十四條》)。中央認為,該文件的精神對一切有知識分子工作的部門和單位都是適用...[繼續閱讀]
受前蘇聯依托西伯利亞科學分院建立新西伯利亞大學以培養研究所后備人才的啟發,1958年5月中國科學院向國務院提出由中國科學院試辦一所大學的建議。這個建議很快得到了中央的首肯。6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主持召開學?;I備...[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