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進入抗日戰爭時期。此時,陳省身結束了學業,他牽掛著災難深重的祖國,懷揣著一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心,決定回到母校清華大學,實現振興近代數學的夙愿。于是,他毅然放棄法國巴黎的優裕生活...[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進入抗日戰爭時期。此時,陳省身結束了學業,他牽掛著災難深重的祖國,懷揣著一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心,決定回到母校清華大學,實現振興近代數學的夙愿。于是,他毅然放棄法國巴黎的優裕生活...[繼續閱讀]
陳省身在西南聯大任教時,聯大的部分教師最初借住在當地一所中學內,陳省身則與華羅庚,及日本史學家王忠信合居一室。居室不大,他們每人一張小床,一只小書桌,一把椅子,一個書架,就已經把屋里擺得滿滿當當的了。雖然空間狹窄...[繼續閱讀]
1939年7月,陳省身步入婚姻殿堂,他的另一半是鄭士寧女士。說起陳省身與鄭士寧的戀愛過程,似乎也沒有多少浪漫可言,但兩人一生恩愛有加,相濡以沫,卻是令人感佩不已。1930年,陳省身從南開大學畢業,考入清華研究院時,比他小4歲的鄭...[繼續閱讀]
1940年夏,鄭桐蓀暑假要回上海探親,為保平安,決定帶女兒鄭士寧回上海待產。那時,上海因有英、法租界,尚可偏安一時。而陳省身卻因大量的數學研究工作,沒有同去,所以兩人不得不分離。待到兒子伯龍出生后,由于交通阻斷,鄭士寧只...[繼續閱讀]
陳省身在西南聯大,除了自身教學和研究工作有很大的成就外,他還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學生。這其中包括嚴志達、王憲鐘、吳光磊、王浩、鐘開萊等,后來他們都成了著名的數學家。嚴志達在學生時期就和陳省身合作寫了論文《n維空間...[繼續閱讀]
陳省身從1937年回國,到1941年,已經歷時4年之久。雖然有許多從巴黎帶回來的論文可以研讀,但畢竟昆明離數學的主流社會比較遠,信息閉塞,這些對于數學研究工作的不利影響日益顯露。這期間,陳省身前后有三篇論文發表在維布倫所在...[繼續閱讀]
完成了高斯—邦尼的內蘊證明之后,陳省身的名字在普林斯頓迅速傳播開來。一個原本并不知名的中國人,開始受到廣泛關注。在普林斯頓,只要有人稍微作出一點成績,就會有人請你參加聚會。那時候,陳省身就成了這樣一個名人,幾乎...[繼續閱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9月,美國數學學會在新澤西州的布隆斯威克舉行夏季大會,陳省身應邀作了一小時報告?;羝辗虬堰@次會議評價為“整體微分幾何新時代的到來”的標志。10月,陳省身完成《...[繼續閱讀]
陳省身返回中國后,原本準備去清華大學報到。但是,中央研究院卻請他代理姜立夫擔任數學研究所籌備處主任,地點在上海。陳省身考慮再三,想到剛剛回到祖國,與妻兒團聚,留在上海也是最好的選擇,于是答應負責籌備和主持中央研究...[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