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半農是個很好相處的人。他性格開朗、大度、幽默,待人熱情、真誠、友善。周作人說他“不裝假,肯說話,不投機,不怕罵,一方面卻是天真爛漫,對什么人都無惡意”②。他人緣極佳是可想而知的。他興趣廣泛,有了心得自然也愿意和...[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劉半農是個很好相處的人。他性格開朗、大度、幽默,待人熱情、真誠、友善。周作人說他“不裝假,肯說話,不投機,不怕罵,一方面卻是天真爛漫,對什么人都無惡意”②。他人緣極佳是可想而知的。他興趣廣泛,有了心得自然也愿意和...[繼續閱讀]
1922年冬,巴黎大學對劉半農各門功課都做了特種測試,認為他成績優秀,可以進入博士生學習階段。法國的博士學位分兩種,一種是國家博士學位,出了名的難考;另一種是非國家博士學位,相對容易得多。1924年冬天,經過艱苦的努力,劉半農...[繼續閱讀]
1925年9月,劉半農回到北京,到1934年7月因公殉職,差不多十年時間。這十年,是他生平最受爭議的一段時光。后世對他的批評、否定大都來源于此時。我們先簡要歸納一下他這十年的履歷?;氐奖本┖?他以法國國家文學博士的身份,復任...[繼續閱讀]
劉半農在《也算發刊詞》一文中有段近似牢騷的話:“生平之所謂絕對不能者,卻有三事:即是擔糞、著圍棋之外,再加上一個談政?!雹偎f這話的目的是為了引出他辦《世界日報》副刊的宗旨———不離乎左,不離乎右,一句話,遠離政...[繼續閱讀]
劉半農交友從不以對方的政治態度論親疏,但李大釗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與他的關系怎么樣都脫不開政治因素。無論在李大釗生前還是身后,劉半農都絲毫不掩飾對他的尊敬與愛戴。劉半農后來與陳獨秀的疏遠,《新青年》的辦刊理...[繼續閱讀]
劉半農前期,無論是魯迅筆下的“戰士”還是王瑤口中的“叛徒”,從來都只是文化上的,而不是政治上的。其實,被魯迅們稱為“名士”“隱士”的最后十年,劉半農在文化上依然是位戰士,沒有如后世某些人所說的那樣,開拓一條不左不...[繼續閱讀]
魯迅鄙薄劉半農“鈔古書”“弄爛古文”。前文說過,劉半農在法國頂著學業、生活的巨大壓力,還爭分奪秒地抄了兩種“古書”,一是敦煌文獻104種,二是太平天國“有趣文件”16種,兩者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劉半農之“抄”,起因是...[繼續閱讀]
劉半農的學者身份與他的“戰士”身份并不矛盾。如果他不首先是位學者,而且是位學養豐厚、成就卓著的學者,他也當不好“戰士”。對中國文化、中華民族毫無建樹、毫無貢獻的人,如何談捍衛中國文化?如何能有戰斗力為民族而戰...[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