屜柜可分為高屜柜和矮屜柜兩種,一般擺放在臥室,用來放置女士貼身內衣、薄衣等,故屜柜又稱“女士柜”。18世紀開始流行,19世紀的家居布置中廣泛被人們使用。早期的屜柜是由箱柜演變而來,柜面是合頁式,可直接開啟,仍保留箱柜的...[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屜柜可分為高屜柜和矮屜柜兩種,一般擺放在臥室,用來放置女士貼身內衣、薄衣等,故屜柜又稱“女士柜”。18世紀開始流行,19世紀的家居布置中廣泛被人們使用。早期的屜柜是由箱柜演變而來,柜面是合頁式,可直接開啟,仍保留箱柜的...[繼續閱讀]
角柜于17世紀末出現,18世紀開始流行于歐美。它最初的“前身”為吊柜,位置在銀制品藏柜、瓷器藏柜之上。(原歐美貴族人家,習慣收藏大量成套的銀制、瓷制餐飲器皿做為炫耀,將它們單獨擺放柜中?,F這種習慣仍存留在西方家庭中...[繼續閱讀]
餐具柜和櫥柜是家具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了解它們的發展與演變,可以直接反映出早期貴族階層木器用具的特點。16世紀的餐具柜大多是長方形,且長度超過高度。其主要形式是桌柜面置于橫飾帶上,橫飾帶聯系著被支撐或者托起分...[繼續閱讀]
如果說前面介紹的古典家具以貴族特質為主,那么接下來的鄉野家具則代表了那個時期的平民化、鄉土化特點。古典鄉野家具無論是從造型裝飾還是從木料選材上均與貴族古典家具有著明顯的不同。木料不再是桃花心木、硬木、椴木...[繼續閱讀]
雖然中世紀已有鏡子,但壁鏡最早出現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壁鏡通常是正方形,以一張拋光金屬薄片構成,框架以雕刻裝飾。早期的壁鏡是圓形的,以窗簾代替拉門,之后逐漸轉變為長方形。16世紀,對于框邊的裝飾過于繁復虛華,16世紀中...[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