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 片 >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 列表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共有 37 個詞條內容

蜀昭王陵

    蜀昭王陵是明第八代蜀王昭王朱賓瀚(1480年~1508年)及其正妃的夫妻合葬墓。整座墓室是按蜀王府的地面宮殿木結構建筑修建,這對于了解明代藩王陵寢制度以及建筑、雕刻藝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從大門入,墓室依次為前庭...[繼續閱讀]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蜀定王次妃墓

    蜀定王次妃墓系明第五代蜀王定王朱有垓次妃、第七代蜀王惠王朱申鑿生母王氏(1440年~1494年)的墓室。蜀定王次妃墓陵園面積1.5萬平方米,依山而建,建筑布局以寶頂、地宮為中心的中軸線,由北向南依次為寶頂、地宮、墓道、...[繼續閱讀]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明蜀王府太監墓

    2003年,成都相繼發掘出土了兩處規模龐大的明代太監墓葬群,引起文物考古界的轟動。兩處墓葬群一處地處城北的五塊石,一處地處城南的紅牌樓,它們均按墓葬年代互為比鄰,一字排開,所不同的是,紅牌樓9座明朝弘治到萬歷年...[繼續閱讀]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移民會館薈萃之地洛帶麗像

    今日,我就停留在客家人親切而溫暖的屋檐下。一片,又一片青瓦連天的民居所簇擁的會館建筑彩釉瓦楞的頂上,正午的陽光正傾注其上,閃耀著金色的光芒。當帶著花香果味的龍泉山野之風輕拂而來的時候,與它一起唱和的,是...[繼續閱讀]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廣東會館

    廣東會館位于龍泉驛區洛帶古鎮,始建于清乾隆11年(1746年),系廣東籍客家人捐資興建,以供奉佛教禪宗的創始者六祖慧能。又名“南華宮”的廣東會館座北向南,主體建筑由戲臺、樂樓、耳樓及前中后殿組成,呈中軸線對稱排...[繼續閱讀]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湖廣會館

    洛帶湖廣會館位于龍泉驛區洛帶古鎮,為湖廣籍移民于清乾隆8年(1743年)捐資修建,因供奉大禹,又稱“禹王宮”。湖廣會館座北朝南,由牌坊、耳樓、戲臺、中后殿、前院空壩及兩邊廂房、兩邊廡廊組成的四合天井,東西套院及...[繼續閱讀]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江西會館

    洛帶江西會館位于龍泉驛區洛帶鎮中街,又名“萬壽宮”,別名“仙棲舊館”,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整個會館建筑坐北朝南,由前、中、后三殿及左右廂房構成的復合型四合院,與保存完好的萬年臺(大戲臺)連成一片,總...[繼續閱讀]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川北會館

    川北會館始建于清同治年間,占地5畝,由川北籍商賈、士紳等籌資興建,除了用于每年的定期祭祀、酬神演戲、平時聚會和接待當時從川北來成都的同鄉外,更重要的是它還是清末時期的一個商務平臺,當時很多川北的商務活動都...[繼續閱讀]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入蜀的紅豆四川朱熹宗祠散考

    宋紹興18年(1148年)6月,考中進士的青年朱熹,走在建州的鄉路上,英氣勃發地吟出了著名的《遠游篇》。去年六月,我駕著托兒車,望先生的一群遷川后裔駛去,欲借先生鵲起八百多年的聲名成全一個拙作《郊游篇》。懷著對南...[繼續閱讀]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十陵朱熹宗祠

    十陵朱熹宗祠位于龍泉驛區十陵街道千弓村4組。房屋建于明代末年,朱氏入川始祖必達公于康熙年間從陳姓手中購得,歷有維修。該建筑坐北朝南,三進復四合院,總長約59米,寬27米,總面積約1953平方米。東邊為復四合院落一個...[繼續閱讀]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