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榆林窟25窟長4.6米高2.8米壁畫表現了佛國世界富麗堂皇的亭臺樓閣,清靜莊嚴的說法場面。阿彌陀佛說法,十地菩薩依次而坐,虔誠靜聽,領悟妙理。但見迦魯珞撫琴起舞,飛天散花,樂隊橫列,八音齊奏,舞伎腰系長鼓,翩翩起舞,七寶池...[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唐代榆林窟25窟長4.6米高2.8米壁畫表現了佛國世界富麗堂皇的亭臺樓閣,清靜莊嚴的說法場面。阿彌陀佛說法,十地菩薩依次而坐,虔誠靜聽,領悟妙理。但見迦魯珞撫琴起舞,飛天散花,樂隊橫列,八音齊奏,舞伎腰系長鼓,翩翩起舞,七寶池...[繼續閱讀]
又名接引寺,位于瓜州縣城向南98公里處的長山子北麓古河道兩岸?,F存23個窟,其中9個窟保存有壁畫和塑像,壁畫面積486平方米,彩塑56身,尤以內容豐富、技藝精湛的西夏窟見長,其密宗佛教壁畫彌補了莫高、榆林二窟之不足。...[繼續閱讀]
西夏長11.6米寬6.2米高4.8米洞窟內略作龜茲式、覆斗形頂。正壁前設佛壇,兩側向后開通左、右通道和后通道,左、右壁前各設一佛壇。壁畫內容有凈土變、涅槃變、藥師變、水月觀音變、密宗曼荼羅等西夏流行的題材,還穿插有壇城、...[繼續閱讀]
西夏東千佛洞2窟寬145厘米高180厘米位于2窟左、右通道外側墻壁上。觀音悠然自若坐在金剛寶石座上,座后幾株紫竹,身邊彩云環繞,綠水蕩漾,遠方天際,一輪明月高照。...[繼續閱讀]
西夏東千佛洞2窟長80厘米高90厘米位于2窟左、右通道外側墻壁上。隔水岸邊,玄奘雙手合十向觀音膜拜,猴行者一手搭涼棚,一手牽白馬緊跟在后?!靶嗜〗泩D”是《西游記》成書之前的藝術作品,是“水月觀音變”的組成部分,對于佛...[繼續閱讀]
西夏東千佛洞7窟長280厘米高215厘米位于7窟后通道前壁上。釋迦牟尼涅槃,眾弟子匐于四周,失聲痛哭,鶴、龜、鳳、虎等自然界的生靈翹首膜拜。...[繼續閱讀]
西夏東千佛洞7窟長55厘米高120厘米位于7窟右側墻壁上。阿彌陀佛呈站立狀,面容慈祥,左手于胸前作施法印,右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外呈牽引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