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 片 >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 列表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共有 213 個詞條內容

汪家村古窯址

    位于浮梁縣湘湖鎮汪家村山后,窯址面積約有1000平方米。窯址堆積主要為青白瓷,以碗、盤類為主,胎質偏白,釉色偏青,器物有簡單的裝飾紋樣,以一器一匣仰燒裝燒,根據以上特征判斷窯址年代為北宋早中期。窯業遺存...[繼續閱讀]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雙河口古窯址

    位于浮梁縣湘湖鎮進坑村,窯址面積約有3000平方米。該窯址器物豐富,從采集的標本來看主要以青白瓷壺、碗、盤、盞為主,其中壺類較精,尤其是瓜棱壺最佳。胎質細膩,釉色透明,紋樣以半刀泥牡丹、卷草、海水紋為主,采用一器一匣仰...[繼續閱讀]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槐樹下古窯址

    位于浮梁縣湘湖鎮湘湖街西500米處南河北岸,窯址面積約有200多平方米。窯址出土的瓷器標本造型較為單一,以青白瓷斗笠碗居多,胎多呈灰白色,釉色偏青,裝飾較為簡單,采用一器一匣仰燒裝燒方法,根據以上特征可以判斷該窯址興燒于...[繼續閱讀]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花兒灘古窯址

    位于浮梁縣湘湖鎮盈田村附近,總面積約有6000平方米。該窯址生產的均為青白瓷,造型為碗、盤、壺等,其中壺類較精,胎質細膩、釉色透明,器身較其他窯址中的稍細巧,采用一器一匣仰燒裝燒方法,根據以上特征判斷該窯址興燒于北宋時...[繼續閱讀]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山腳下古窯址

    位于浮梁縣湘湖鎮盈田村,總面積約有20000平方米,有六處遺存,即村內兩處、口坑塢一處、鳳凰山三處。從采集的瓷器標本來看,均為青白瓷,造型為碗、壺等,胎質細膩、釉色透明,采用一器一匣仰燒裝燒方法,其瓷片胎釉和盈田村遺存瓷...[繼續閱讀]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蘭田古窯址

    位于浮梁縣湘湖鎮蘭田村金星組西北萬窯塢,2011年12月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會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景德鎮陶瓷學院考古學專業師生對該窯址進行了考古調查和搶救性試掘,出土了一批青黃釉、青釉、白釉、青白釉瓷器和窯具...[繼續閱讀]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沽演遺址

    位于浮梁縣江村鄉沽演村,為古文化遺址。遺址分布在沽演村北部靠近農田的斷坡處,出土遺物主要有石錛、石鑿、石鏃、磨棒、石錐等,從這些石器的形制特征上看,同安徽西南部望江新石器時代器物比較接近,具有長江中下游新石器特...[繼續閱讀]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燕窩里遺址

    位于浮梁縣湘湖鎮東流村,為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2004年,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對此進行了搶救性發掘。遺址面積約1.5萬平方米,主要遺跡有灰坑、房屋基址,并出土印紋陶器等。燕窩里商周遺址為研究江西商周時期文化增添了新的實物資...[繼續閱讀]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水家車遺址

    位于浮梁縣王港鄉水家車村,為古文化遺址。遺址東北靠連綿群山,南接仙人橋河,西臨東河,整個遺址分布在向陽的梯形山坡上。該遺址發現遺物有磨制石錛、陶器殘片,陶器紋飾有網紋、繩紋、圈點紋,還發現甕罐葬及骸骨,初步斷定為...[繼續閱讀]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天子畈遺址

    位于浮梁縣湘湖鎮洞口村,為古文化遺址。該地地勢平坦,中間凸出一小崗,名為“跑馬崗”。在修建農田道路時發現古遺跡多處,出土文物文化內涵豐富,包括商周青銅器,宋、元、明、清瓷片。主要遺物發現有鬲、甗、斝等數件青銅器...[繼續閱讀]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