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 片 > 水稻病蟲草害 > 列表
水稻病蟲草害 共有 245 個詞條內容

四、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該病種子帶菌率59.7%,病菌可侵至穎殼、米粒,病菌在種子上可存活到翌年8—9月;稻草帶菌散落場面的存活137天;浸泡田水中存活38天;褐飛虱、蚜蟲、葉螨也帶菌。侵染方式分三種:一是種子帶菌的,種子發芽后病菌從生長點侵入,隨稻苗生...[繼續閱讀]

水稻病蟲草害

五、防治方法

    (1)在肥水管理上,應避免過晚或偏施氮肥,與磷、鉀肥配合施用,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做到分期施肥,防止后期脫肥、早衰。沙性土壤要適當增施鉀肥。雜交制種田母本要噴赤霉素,促其抽穗,使水稻生長健壯,增強抗倒伏能力,減輕發病。對...[繼續閱讀]

水稻病蟲草害

一、癥狀

    病葉一般較肥厚,寬而短,葉面常散生許多圓形或橢圓形、邊緣不明顯的黃白色小斑,??v向連生成為斷續不規則的線條,葉脈仍保持綠色。病株心葉淡黃色,有時扭曲,很像條紋葉枯病。病株色黃綠或濃綠,矮縮程度不等,因此有些癥狀表現...[繼續閱讀]

水稻病蟲草害

二、病原

    病原菌為藻菌綱指疫霉菌屬SclerophthoramacrosporaThirumetal。病葉內的病菌由氣孔伸出短的孢囊梗,其上著生孢子囊。孢子囊橢圓形或卵形,有乳突,大小為(60~114)μm×(28~50)μm,密集時呈白色粉狀物。孢子囊形成于病株幼葉或葉之幼嫩部分...[繼續閱讀]

水稻病蟲草害

三、侵染循環

    病菌卵孢子在寄生植物的病殘體內或土壤中越冬,第二年發芽侵入幼苗;或以菌絲體在罹病的越年寄主(如麥及多年生雜草)中越冬,第二年當溫濕度等條件(特別是大雨或洪水后)適宜時,產生游動孢子進行侵染。本田期除上述侵染源的病菌...[繼續閱讀]

水稻病蟲草害

四、影響發病的因素

    (1)淹水本病多發生于大雨水淹以后。因此,處于河邊、溪邊的低洼處田塊最易發病。水稻秧田期和本田期以及麥苗淹水后發病多。塑料薄膜育秧前期由于灌深水防低溫,故也常見發病。但淹水時如水溫低于10℃,則不發病。(2)雜草病區凡...[繼續閱讀]

水稻病蟲草害

五、防治

    由于對本病的發生、發展規律還缺少詳細的調查研究,因此在防治上尚無完善的對策,目前主要采取以防止淹水為重點的一些措施。(1)秧田位置應選擇在高處,以避免淹水。塑料薄膜育秧前期灌深水防低溫時,尤其要注意防止水淹。(2)前...[繼續閱讀]

水稻病蟲草害

一、癥狀

    從秧苗期到收獲期都可發病,稻株上各部分均能受害,尤以葉片最為普遍。種子發芽不久,芽鞘就會受害變褐,病重的甚至不待鞘葉抽出即枯死。秧苗葉片和葉鞘上的病斑多數為橢圓形和近圓形,濃褐色至暗褐色,有時擴展并相連呈條形。...[繼續閱讀]

水稻病蟲草害

二、病原

    1.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2.分生孢子3.子囊殼4.子囊及子囊孢子5.子囊孢子(外有黏膠膜)稻胡麻斑病菌有性時期Cochliobolusmiyabeanus(ItoetKurib.)DrechsletDastur,無性時期HelminthosporiumoryzaeBreda,deHaan。通常所見的都是無性時期。分生孢子梗常2~5根...[繼續閱讀]

水稻病蟲草害

三、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體在病草與穎殼內或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種子和病草上越冬,成為第二年的初次侵染源。在干燥的情況下,病組織上的分生孢子可存活2~3年,潛伏的菌絲則可存活3~4年,但病菌如翻埋土中,則經一個冬季便失去生活力。遺落在...[繼續閱讀]

水稻病蟲草害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