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軍大西北、解放寧夏過程中,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發揚我軍的光榮傳統,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大軍所到之處,各部隊紛紛派出群眾工作隊,宣傳我黨我軍的政策,為人民群眾做好事,受到寧夏各族人民的熱烈擁護和衷心愛...[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在進軍大西北、解放寧夏過程中,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發揚我軍的光榮傳統,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大軍所到之處,各部隊紛紛派出群眾工作隊,宣傳我黨我軍的政策,為人民群眾做好事,受到寧夏各族人民的熱烈擁護和衷心愛...[繼續閱讀]
在進軍大西北、解放寧夏過程中,老解放區和新解放區的廣大人民群眾,熱愛人民解放軍,踴躍參加慰問、捐糧、運輸、擔架、帶路等支前工作,以實際行動支援大軍解放寧夏。特別是隨軍西征的老區民工們,他們遠離家鄉,長途跋涉,不畏...[繼續閱讀]
寧夏回漢各族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一九二六年,寧夏就有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活動。一九三七年秋,中共寧夏工作委員會成立,先后在銀川、黃渠橋、青銅峽、中寧等地秘密發展黨員,領導寧夏各族人民進行革命斗爭。一九四七...[繼續閱讀]
一九四九年底,人民解放軍第十九兵團在勝利地結束了寧夏戰役并完成了軍管工作以后,除六十五軍繼續駐留寧夏外,其余部隊奉命回師陜西,參加天(水)寶(雞)鐵路的修建工程。部隊撤離寧夏時,十九兵團指戰員受到寧夏各族各界人民和...[繼續閱讀]
在十九兵團進軍寧夏的過程中,六十三軍和六十四軍,就從部隊抽調大批的優秀干部,組成了龐大的民運工作隊,幫助地方建立人民政權。六十五軍駐防寧夏后,以一九三師負責平羅縣,一九四師負責惠農縣,一九五師負責賀蘭縣,由各師選派...[繼續閱讀]
寧夏當時的土匪主要有三股。一股是阿拉善旗北部的“德王”(德穆楚克棟魯普)和李守信,他們在成立“蒙古自治政府”的陰謀破產后,倉皇逃往阿拉善旗北部的沙爾扎廟、拐子湖一帶,匯聚流竄此地的王公、貴族、慣匪以及偽蒙古騎兵...[繼續閱讀]
寧夏地區越來越嚴重的匪情和血的教訓,使省人民政府和寧夏軍區的領導同志們受到震動。在普遍對部隊和群眾進行反和平麻痹思想教育的基礎上,寧夏軍區于一九五○年四月二十三日召開剿匪工作會議,確定了今后剿匪的方針:一、以...[繼續閱讀]
經過我軍艱苦的軍事清剿和政治瓦解,寧夏的十五股主要土匪被消滅掉十四股,只剩下郭栓子最后一股。郭栓子行蹤不定,詭計多端,多次從我軍的重兵圍剿中漏網逃脫,在賀蘭山地區繼續進行反革命活動,與人民為敵到底。六十五軍一九...[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