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中華紅葉楊,變色楊。形態特征:落葉喬木,高可達20m。樹冠塔形至卵形。葉闊卵圓形,邊緣具鈍鋸齒,先端漸尖,兩面均光滑,其顏色春、夏、秋三季四變,從發芽到6月中旬為紫紅色,6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紫綠色,7月中旬至10月上旬為褐綠...[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別名:中華紅葉楊,變色楊。形態特征:落葉喬木,高可達20m。樹冠塔形至卵形。葉闊卵圓形,邊緣具鈍鋸齒,先端漸尖,兩面均光滑,其顏色春、夏、秋三季四變,從發芽到6月中旬為紫紅色,6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紫綠色,7月中旬至10月上旬為褐綠...[繼續閱讀]
別名:柳樹,立柳,漢宮柳,左公柳。形態特征:落葉喬木,高可達20m。樹冠卵形或倒卵形。樹皮灰黑色,縱裂。葉披針形,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齒,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略被白粉?;ù菩郛愔?柔荑花序,與葉同放?;ㄆ?月。果熟期4~5月。生態...[繼續閱讀]
形態特征:系旱柳的變型。其基本形態特征與旱柳相似。特點是:分枝密,樹冠呈半圓球形,狀似饅頭,故名“饅頭柳”。生態習性、繁殖方式:同旱柳(見039頁)。主要用途:四旁、園林綠化。...[繼續閱讀]
別名:清明柳,水柳,垂枝柳。形態特征:落葉喬木,高可達18m。樹冠倒卵形。小枝細長,下垂,淡黃褐色。葉狹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綠色,下面藍灰綠色?;ㄆ?~4月。蒴果,4~5月成熟。生態習性: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特...[繼續閱讀]
別名:旱垂柳。形態特征:系旱柳的變型,落葉喬木,高可達12m。外形似垂柳,主干明顯。枝條細長,下垂,小枝較垂柳短,呈黃色。其他形態特征同旱柳(見039頁)。生態習性: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喜水濕,較耐鹽堿。東北、華北、西北、淮海流...[繼續閱讀]
別名:金枝垂柳。形態特征:落葉喬木,高6~15m。小枝呈金黃色,光亮,細長下垂。葉狹披針形。其他形態特征同垂柳(見041頁)。生態習性、繁殖方式、主要用途:同垂柳(見041頁)?;ㄐ?、枝條...[繼續閱讀]
別名:龍須柳。形態特征:系旱柳的變型,基本形態特征與旱柳相似(見039頁)。特點是:枝條扭曲向上,葉片卷曲。生態習性:喜濕潤、肥沃的土壤,稍耐鹽堿;生長勢弱,易衰老。在淮海流域和北方平原地區習見栽培。繁殖方式:扦插繁殖。主...[繼續閱讀]
別名:柳條,綿柳,簸箕柳,笆斗柳,紅皮柳。形態特征:落葉灌木。小枝黃綠色或紫紅色。葉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或較寬,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灰白色,初微具短毛,后無毛?;ㄐ蜷L圓柱形,花期4~5月。生態習性:喜光,喜溫暖...[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