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 片 >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 列表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共有 208 個詞條內容

嗩吶藝術(楊小班鼓吹樂棚)

    楊小班鼓吹樂棚是以家庭傳承方式延續下來的用傳統民族樂器演奏原生態曲目的民間禮俗樂隊。1904年由創始人楊殿甲在吉林省扶余縣創建,前后經歷五代傳人,跨越百年歷史,演奏完全保留了傳統特色,珍藏著200多首祖傳工尺譜手抄曲目...[繼續閱讀]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評劇(新派)

    黑龍江省是北部地區評劇發展中心,評劇在黑龍江省有較大影響,得到完整傳承和長足發展,評劇創始人成兆才創作的評劇代表劇目《楊三姐告狀》,由李金順于1919年在哈爾濱松花江劇場(原名新舞臺)首演。新鳳霞創造了蜻蜓調、凡字調...[繼續閱讀]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龍江皮影戲

    龍江皮影戲是黑龍江皮影戲的主要流派之一,融匯了“樂亭影”、“遼寧影”、“江南影”及“江北影”等不同風格流派,成型于20世紀民國初年的哈爾濱道外北市場,主要分布于哈爾濱市、雙城市、尚志市、五常市、賓縣及榆樹縣等地...[繼續閱讀]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鄂溫克族瑟賓節

    “瑟賓”為鄂溫克語“歡樂祥和”之意。瑟賓節是鄂溫克族重要的傳統節日,起源于古代鄂溫克人狩獵勝利時舉行的部落慶典。黑龍江省訥河市興旺鄂溫克族鄉的鄂溫克人從狩獵生產,逐漸轉化為游牧和農耕生產,慶典內容也由祭祀山...[繼續閱讀]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達斡爾族傳統婚俗

    富拉爾基罕伯岱村是達斡爾族聚集的村落,為黑龍江最早的達斡爾族原始部落。罕伯岱達斡爾族民俗婚禮融薩滿信仰文化、民族文化、性文化、傳統道德和傳統習俗于一體,是達斡爾族特有的禮儀和教育、繁衍后代的形式。在提親、定...[繼續閱讀]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端午節(五大連池藥泉會)

    五大連池藥泉會是黑龍江省五大連池風景區內的達斡爾族、鄂倫春族、蒙古族、滿族和漢族人民以“敬天”、“娛人”為內容,以歌舞、祭祀為載體,含有歷史、信仰、民俗、藝術等諸多文化內容的傳統民間文化活動。200多年前達斡爾...[繼續閱讀]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朝鮮族花甲禮

    花甲禮是中國朝鮮族人生禮儀中最重要的慶祝儀式之一,是為60周歲的老人舉行的生日宴會。起源于朝鮮王朝(1392—1910),始為宮廷宴,后發展到朝廷大臣,再普及到平民百姓。中國的朝鮮族花甲禮大體形成于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中葉?;?..[繼續閱讀]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付占祥 樺樹皮制作技藝傳承人

    付占祥男,赫哲族,1955年12月生于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鄉,大專文化,省民族研究學會赫哲族研究分會會員,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文化站站長。1982年付占祥師從赫哲族民間樺樹皮制作老藝人尤連仲,在繼承傳統工藝技法的基礎上,他拓寬發...[繼續閱讀]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尤文鳳 赫哲族魚皮制作技藝傳承人

    尤文鳳女,赫哲族,1952年2月生于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鄉漁業村,初中文化,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農民。尤文鳳1964年跟隨母親尤翠玉學習民間傳統魚皮制品的制作工藝,掌握了從剝魚皮、熟制魚皮到成品制作各個環節的技藝。其擅...[繼續閱讀]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色熱 達斡爾族烏欽傳承人

    色熱(1931—2009)男,達斡爾族,中專文化,省政協六屆委員,中國民主同盟會會員,原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文化局副局長兼文化館館長。1950年他從省蒙古師范學校畢業后,開始收集、翻譯、整理達斡爾族傳統民歌和“烏欽”。1986年...[繼續閱讀]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