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摩酼首羅,即“大自在”之意。據說他住在色界之頂,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在三千界中得大自在,所以又稱為“大自在天”。他的形象,據說有五個頭、三只眼、四只手,分別持有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器物。渾身涂灰,頸上繞著...[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梵語摩酼首羅,即“大自在”之意。據說他住在色界之頂,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在三千界中得大自在,所以又稱為“大自在天”。他的形象,據說有五個頭、三只眼、四只手,分別持有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器物。渾身涂灰,頸上繞著...[繼續閱讀]
毗沙門天王即多聞天王,與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合稱為四天王。在印度,四天王原是古代神話中的神將。他們的出現要早于佛教的形成。后來佛教把他們作為自己的護法天王。在中國民間,因受《封神演義》等文學作品及民間...[繼續閱讀]
持國天王,梵名“提多羅吒”,佛教所說護世四天王之一,主守東方。據說他能護持國土,故稱作東方持國天。持國天王的形象,據《陀羅尼集經》卷十一中記,身著天衣,左手伸臂下垂持刀,右手屈臂向前,仰手,掌中托寶珠。另據《般若守護...[繼續閱讀]
增長天王,梵名“毗流馱迦”,佛教護世四天王之一。增長天王的形象有多種,據《陀羅尼集經》記,他的衣甲與東方持國天基本相同,右手執稍,稍根著地。另據《般若守護十六善神王形體》中記,南方增長天王,身赤紫色,紺發,臉顯忿怒相...[繼續閱讀]
廣目天梵名“毗留博叉”,據說他能以清凈天眼觀察護持世界,故名。銅鎏金觀音坐像(明)此天王的形象有多種,在《陀羅尼集經》中記,他左手持稍,右手執赤索,其余與持國天王大致相同。在《般若守護十六善神王形體》中,廣目天王身...[繼續閱讀]
佛教中守護佛法的二十諸天之一。在漢譯佛經中一般稱之為鬼子母,亦作歡喜母、愛子母等。民間以鬼子母為守護幼兒的慈悲女神。對鬼子母的祟拜在宋代已經出現。她的形象,據佛經記載,是一個美麗的天女形,身穿天繒寶衣,頭戴天冠...[繼續閱讀]
佛教的護法神中有一類稱為“天龍八部”或“八部眾”,迦樓羅就是天龍八部之一。迦樓羅是梵音,漢譯意為金翅鳥、妙翅鳥,又稱之為大鵬金翅鳥。一般佛教石窟造像中,把迦樓羅塑成鳥形,如云岡石窟第九、十窟外室上層室形龕上的鳥...[繼續閱讀]
阿修羅又作阿須倫、阿索羅等。在佛教中,阿修羅既是六道之一,又是八部眾之一。佛經中常講到佛說法時,有眾多阿修羅齊聚周圍。因此佛教石窟藝術中。常常出現阿修羅的形象,安置在石窟的門兩側,或窟頂上,以示他護衛佛法之意。...[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