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433毫米本佛像由佛光背、佛造像和佛臺座整體青銅鑄造,通體鎏金,鎏金厚且保存完好。佛為縱分數組的右旋式淺波浪渦旋發髻,這種右旋式渦旋發紋一般是兩個,頭和肉髻上各一個。佛大耳垂肩,面容恬淡,雙肩下垂,衣紋舒展,線條流暢...[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高433毫米本佛像由佛光背、佛造像和佛臺座整體青銅鑄造,通體鎏金,鎏金厚且保存完好。佛為縱分數組的右旋式淺波浪渦旋發髻,這種右旋式渦旋發紋一般是兩個,頭和肉髻上各一個。佛大耳垂肩,面容恬淡,雙肩下垂,衣紋舒展,線條流暢...[繼續閱讀]
高260毫米佛應為十六國時期佛造像。十六國時期佛造像的藝術形象和特征一般為:(1)青銅鑄造,也有北魏初期造像清秀飄逸的神韻,表面鎏金,但由于千年的歲月滄桑,大部分已剝落,露出綠色、鐵紅色銅銹,包漿老氣,年代特征極開門。(2...[繼續閱讀]
高610毫米本佛像由佛光背、佛造像、佛臺座三部分組成。佛像由青銅鑄造,通體鎏金,鎏金厚且保存完好。佛為磨光肉髻,面型圓潤,神態端莊,雍容華貴,流露出一種溫和清麗的氣韻,漢化味特別濃[圖①]。此像著通肩式袈裟,廣袖薄衫,胸前...[繼續閱讀]
高245毫米觀音由青銅鑄造,通體鎏金,磨光肉髻上束高發髻,頭微微前傾,面形豐滿,大耳垂肩,細彎眉,大眼,眉心有“白毫相光”,直鼻秀唇。觀音長頸削肩,戴項圈、手鐲,著袒右臂袈裟,軀體健碩古樸。觀音右腳踏在佛床之上,右臂放在右膝...[繼續閱讀]
高410毫米本菩薩為北魏早期金銅佛造像,菩薩像通體鎏金,極為精致漂亮。正如《歷代名畫記》卷五對當時的佛像形容說:“面如恨刻,削為容儀?!薄靶愎乔逑唷钊算零寥魧ι衩??!北驹煜袷l高發髻,佛發著佛頭藍色,至今仍十分...[繼續閱讀]
高215毫米佛造像由青銅鑄造,通體鎏金。佛為磨光高肉髻,面型圓潤,大耳、大眼、細彎眉。佛目光微微下視,神態凝重安詳。佛身著袒右肩袈裟,右肩有一寬帶搭肩,陰刻衣紋,衣襟結帶下垂,線條簡約柔美。右手下垂結施與愿印,左手結施...[繼續閱讀]
高260毫米佛像、光背和佛座由青銅整體鑄造而成,通體鎏金。佛為磨光高肉髻,面型圓潤,目光下視,神態安詳。佛身穿雙領下垂袈裟,寬衣廣袖,陰刻衣紋,內著僧祗衣,衣紋裝飾簡單,線條流暢柔美,右手上舉結施無畏印,左手撫膝,結跏趺坐...[繼續閱讀]
高260毫米佛造像為彌勒菩薩,青銅鑄成,通體鎏金。佛雙肉髻上有旋轉式陰刻發紋。佛額寬頰豐,鼻挺嘴小,大耳、大眼。佛雙目微閉下視,神態凝重安詳。佛身穿通肩式袈裟,繩狀衣紋,衣紋線條粗獷簡約。彌勒雙手微微上舉置于胸前,交腳...[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