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長期對峙,戰爭頻繁,人民渴望統一。當時,江南經濟取得發展;北方各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乃至風俗習慣和血統上互相融合。581年(北周大定元年),楊堅在北方建立起以漢族地主為主的隋政權。政治上,強化中央集權;經濟上,沿襲...[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南北朝長期對峙,戰爭頻繁,人民渴望統一。當時,江南經濟取得發展;北方各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乃至風俗習慣和血統上互相融合。581年(北周大定元年),楊堅在北方建立起以漢族地主為主的隋政權。政治上,強化中央集權;經濟上,沿襲...[繼續閱讀]
7世紀初推翻隋王朝的農民大起義。隋煬帝“無日不治宮室”,營建洛陽,修造西苑,“死者什四五”;開運河,筑長城,造龍舟,游江都,役使百姓,致使河北各郡“丁男不供,始役婦人”;三伐高麗,好大喜功,成為農民起義的導火線。611年(隋大...[繼續閱讀]
唐代著名高僧玄奘,通稱三藏法師,俗名陳祎,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17歲后,到長安、成都、安陽、趙州等地遍謁名師,詳考經義。他感到解經者各擅宗途,隱顯有異,莫知所從,乃誓游西方,以問所惑。629年(唐貞觀三年),26歲的玄...[繼續閱讀]
唐代安祿山、史思明發動的叛亂。玄宗開元、天寶之際,政治日趨腐敗,社會矛盾激化,中央集權削弱,藩鎮割據勢力相繼而起。天寶初年,十鎮邊兵共49萬,中央畿輔和內地只有8萬有余,造成內輕外重,尾大不掉之勢。755年(唐天寶十四年)...[繼續閱讀]
唐初在重要各州設置都督府。唐睿宗時,始置河西節度使,至玄宗時,在朔方、隴右等十個邊要諸州置節度使。每數州為一鎮,州刺史亦為其所屬,節度使總攬境內軍政、行政和財政大權,通稱“藩鎮”,亦稱“方鎮”。安史之亂后,中央力量...[繼續閱讀]
中國古代以被閹割后失去性功能的人,在宮廷為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員,稱之為宦官。東漢、唐、明都發生過宦官之禍,尤以唐為甚。唐初,宦官人數不多。中宗時,始用事,多至千人。玄宗信任宦官,人數增至3000人,五品、三品以上的就...[繼續閱讀]
朋黨原指同類人為自私的目的而互相勾結。唐朝后期,政治腐敗,宦官專權,朝官內部也結成朋黨。勾結宦官,排斥異己。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同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牛黨,相互間持續了近40年的斗爭,史稱牛李黨爭,亦稱朋黨之爭。李...[繼續閱讀]
821年(唐長慶元年)唐朝同吐蕃締結的友好盟約。710年(唐隆元年),唐中宗接受吐蕃贊普尺帶珠丹的請求,把養女金城公主嫁給他,尺帶珠丹上書唐玄宗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21年吐蕃贊普可黎可足派會...[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