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東雪山,全長6300余公里。干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支流延展于甘肅、陜西、貴州、河南、浙江、廣西、福建、廣東...[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東雪山,全長6300余公里。干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支流延展于甘肅、陜西、貴州、河南、浙江、廣西、福建、廣東...[繼續閱讀]
全國國土總體規劃綱要提出2000年前后我國生產力布局,以沿海,沿長江、黃河為主軸線,全國實行重點綜合開發19個地區,其中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有6個,即攀西—六盤水地區,烏江干流沿岸地區,重慶至宜昌長江沿岸地區,以武漢為中心的長...[繼續閱讀]
在長江流域180萬平方公里范圍內,已有大、中、小城市185座,其中在長江干流10個省(區)、直轄市的城市有163座,在長江干流沿岸的城市有47座。城市基本沿長江及其大小支流分布。城因水興,港伴城立,呈帶狀城市群落。以滬、寧、漢、渝...[繼續閱讀]
長江流域因其自然環境、資源狀況和人口因素,在長期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過程中,不僅農業、采礦業、工業、交通航運、商業物資流通、金融、信息產業全面發展,而且逐步形成若干產業密集帶,成為長江流域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和...[繼續閱讀]
長江流域內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共17個,它們分布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10個省、市內。經多年建設、經營和發展,已逐步形成長江流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的態勢...[繼續閱讀]
長江流域在用現代技術進行開發的同時,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地帶的環境和生態系統、珍稀動物自然棲息地及其他重要自然歷史遺跡,劃定一定的自然地域加以特殊保護,形成了長江流域的自然保護區。長...[繼續閱讀]
20世紀后50年,長江流域人口劇增,城鎮和企業大量涌現,土地墾殖指數提高,促進了流域經濟發展。同時,環境承受巨大壓力,造成對生態的危害。如上游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積,湖泊的萎縮和不合理的圍墾,導致洪澇災...[繼續閱讀]
1982年和1986年,國務院分別公布了兩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共62座,其中位于長江流域的有23座。第一批公布的有南京、蘇州、揚州、杭州、景德鎮、江陵、長沙、成都、遵義、昆明;第二批公布的有上海、武漢、南昌、重慶、鎮江、常熟...[繼續閱讀]
文物是人類文化遺存,是歷代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寶貴財富載體。新中國建立后,文物工作受到重視,一大批歷史文物被調查、發掘出來。長江流域調查發現文物點在10萬處以上,已公布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約2萬處...[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