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廣東地質局海南地質大隊陳哲培等1985年創名,倪世釗等(1992)發表,命名剖面位于海南樂東縣保國農場保腳村?!咎卣鳌繛橐惶缀穸却笥?64m的絹云母石英細砂巖、絹云母石英粉砂巖、粉砂巖和板巖。下被中生代花崗巖侵入,...[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命名】廣東地質局海南地質大隊陳哲培等1985年創名,倪世釗等(1992)發表,命名剖面位于海南樂東縣保國農場保腳村?!咎卣鳌繛橐惶缀穸却笥?64m的絹云母石英細砂巖、絹云母石英粉砂巖、粉砂巖和板巖。下被中生代花崗巖侵入,...[繼續閱讀]
【命名】1963年孫樞創名寶泉組,命名剖面位于黑龍江東部寶泉二號橋至威嶺車站附近。參考剖面位于通河縣彎腰山(郭勝哲等,1992)?!狙馗铩縿撁膶毴M時代定為中(?)古生界。1979年黑龍江省區域地層表編寫組將其合并于二合營群...[繼續閱讀]
【命名】1924年李四光、趙亞曾創名寶塔灰巖,命名剖面位于湖北秭歸縣新灘東3km龍馬溪附近的艾家山(雷家山)。參考剖面在宜昌縣城西北5km的黃花場(曾慶鑾等,1983)?!狙馗铩縿撁膶毸規r,系指艾家山統上部厚幾米含大量頭足類...[繼續閱讀]
【命名】傅力浦1977年發表背鍋山灰巖,命名剖面位于陜西隴縣李家坡背鍋山?!狙馗铩寇嚫v?1963)首次確認陜西隴縣李家坡背鍋山平涼頁巖之上的灰巖為“上奧陶統”,并詳細描述了其巖性、分布、生物群特征及其地質意義,但并...[繼續閱讀]
【命名】系陳均遠(1975)所創,山東省區域地層表編寫組(1978)引用發表,命名剖面位于山東新泰汶南北庵莊?!狙馗铩?975年陳均遠創立該組時,將其與河北唐山地區馬家溝灰巖下部,即王鴻禎(1953)的下馬家溝組對比,時代定為阿雷尼格世...[繼續閱讀]
【命名】1978—1979年新疆地質局第二地質大隊馬世鵬等于1981年創立該組名。肖兵(1990)首次公開引用,命名剖面在南疆莎車縣坎地里克村與庫維希之間的博塔干?!狙馗铩啃け?1990)認為該組相當新疆區域地層表編寫組(1981)的瑪列茲肯...[繼續閱讀]
【命名】1959年新疆區域地質測量隊在布龍果爾縣境內發現Plasmoporella等珊瑚,其后該隊與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礦產研究所(1973)研究這一含化石層位并命名。侯鴻飛等(1979)發表,命名剖面在和什鎮北24km的公路邊?!咎卣鳌恐饕獮榛屹|...[繼續閱讀]
【命名】內蒙古地質局第一區測隊1971年創名,1978年內蒙古區域地層表編寫組首次公開引用,命名剖面位于內蒙古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白音敖包鄉包爾漢圖。參考剖面為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白云鄂博東北25km布龍山一帶(西別河沿岸)。...[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