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撥樂器的一種。春秋戰國時代已流行于秦地,故名。漢末阮瑀《箏賦》描述其形時云:“身長六尺,應律數也;弦有十二,四時度也;柱高三寸,三才具也;二手動應,日月務也。故清者感天,濁者感地?!睋丝芍?漢、晉以前的秦箏共設弦十 (本文共 384 字 ) [閱讀本文] >>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彈撥樂器的一種。春秋戰國時代已流行于秦地,故名。漢末阮瑀《箏賦》描述其形時云:“身長六尺,應律數也;弦有十二,四時度也;柱高三寸,三才具也;二手動應,日月務也。故清者感天,濁者感地?!睋丝芍?漢、晉以前的秦箏共設弦十 (本文共 384 字 ) [閱讀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