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全國知識分子如沐春風,重又得到了堂堂正正學習和研究的機會,王世襄的命運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他不僅能重繼明代家具、髹飾、竹刻等多個領域的研究...[繼續閱讀]
王世襄傳
字數: 3123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全國知識分子如沐春風,重又得到了堂堂正正學習和研究的機會,王世襄的命運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他不僅能重繼明代家具、髹飾、竹刻等多個領域的研究...[繼續閱讀]
有人說,中國的知識分子是最憂患國事的知識者,他們對國事極為關心,總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為國任用?!爸幸顾奈鍑@,常為大國憂”,唐代的李白如此,宋代的蘇東坡如此,中國近現代知識分子依然如此。盡管歷代朝政不太重視抑或使知識...[繼續閱讀]
王世襄常說起,他認為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有兩件,第一件事情是日本投降后為人民收回幾千件國寶,現在都藏在故宮博物院了。第二件是文物研究著作《髹飾錄解說》的編寫工作。其實,對于他所從事的有意義的事當然多多,此話只不過...[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