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普西說過:“一個人是否具有創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之間的分水嶺?!卞X學森也曾振臂高呼:“我們不能人云亦云,這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創新?!痹O計時,程不時展現出一種奮發向上的姿態...[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普西說過:“一個人是否具有創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之間的分水嶺?!卞X學森也曾振臂高呼:“我們不能人云亦云,這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創新?!痹O計時,程不時展現出一種奮發向上的姿態...[繼續閱讀]
神秘的“708工程”,經過近十年時間,在程不時與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終于完成了研制工作。用了十年時間,有兩個原因。一是受到“文革”干擾。那個時代發生了許多今天看起來非?;恼Q可笑的事情,掛名的總體設計組組長袁師傅的上...[繼續閱讀]
此后幾年,運-10進行過數十次試飛,開始了一系列航線試航。民用飛機之所以要試飛各地作為“試航”是有原因的,程不時解釋說:軍用飛機大多采用“本場飛行”,即當戰斗機起飛到作戰空域作戰,任務完成后,總要返回原起飛機場著陸...[繼續閱讀]
電子計算器、電腦出現以前,人類計算還停留在用紙筆運算的初級階段。1622年,英國圣公會牧師威廉·奧特雷德創造出世界第一把計算尺,利用它不僅可以乘除,還能完成對數、乘方等復雜運算,因此,幾百年來計算尺作為工程師的象征得...[繼續閱讀]
桌子上的玻璃瓶,如果沒人動它,不會有什么變化,處于穩定平衡狀態;如果你用手指輕推瓶頸,別太用力,玻璃瓶就會晃動,此為不穩定平衡;當你的推力達到一定程度,玻璃瓶便會倒下,它的狀態在這一瞬間發生了突變,在下跌過程中,沒有任...[繼續閱讀]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以積極姿態開展了航空領域的國際合作交流。1979年5月,中國第一個航空技術考察團來到美國,十個團員都是中國高層科技人員,涵蓋不同技術門類,程不時也是其中一員。有意思的是,整個考察團無論哪個專家講課,都...[繼續閱讀]
2014年,馬航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空難,人們不禁要問:飛機到底有安全標準嗎?如果有的話,根據的是哪個安全標準?其實民用飛機適于1926年的美國,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一種適航標準的規范和管理制度。其指導思想是:“旅客機不但要能飛起來...[繼續閱讀]
自1982年2月到1988年8月,在這六年半的時間里,程不時不停往來上海與哈爾濱兩地。因為這是中國第一次搞適航標準,沒有人知道該怎么干,程不時根據自己對標準的理解,再結合運-12的實際情況,作出判斷,他的意見就是最后意見。這不僅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