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同父異母兄弟,李道河遺腹子,在大家庭中排行十七。原名李堯集,筆名紀申。6歲時即與赴滬求學的巴金分開,17歲時因家庭困難不得不放棄讀大學的機會,在蒲江縣銀行當了3年辦事員。后追隨巴金,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做過十多年編輯...[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巴金同父異母兄弟,李道河遺腹子,在大家庭中排行十七。原名李堯集,筆名紀申。6歲時即與赴滬求學的巴金分開,17歲時因家庭困難不得不放棄讀大學的機會,在蒲江縣銀行當了3年辦事員。后追隨巴金,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做過十多年編輯...[繼續閱讀]
巴金大哥李堯枚的兒子,原名李國暉。他出生后因為怕養不活,在名義上過繼給了“四爸”巴金。1942年巴金第二次回成都時,曾與李致同吃同住,并給他題詞“讀書的時候用心讀書,玩耍的時候放心玩耍,說話要說真話,做人得做好人”。后...[繼續閱讀]
巴金五叔,系祖父續偶濮氏所生。才氣、相貌俱佳,頗得祖父寵愛,后來染上吃喝嫖賭的惡習,用李的名義在外面借錢,又把妻子陪嫁的財產揮霍光。在賣盡了祖傳的田產和房產后,被妻兒趕出家門,淪為煙鬼、小偷、乞丐,1941年...[繼續閱讀]
巴金父親,號子舟,李之長子,曾以過班知縣的資格覲見清光緒帝。1909至1911年任廣元縣縣令,任職期間沒有判處過一個人死罪,后辭官回到成都老家,購置田產40畝,并幫助祖父管理大家庭。李道河喜歡戲劇,是成都可園劇場的董...[繼續閱讀]
巴金三叔,生卒年月不詳。早年留學日本,畢業于早稻田大學,曾任過南充知縣。辛亥革命后賦閑,一邊給二哥李道溥的律師事務所幫忙,一邊在當地一個法政學堂授課。他能吟詩、作文,擅長書法,給自己取過“亡國大夫”的稱號,后改為“...[繼續閱讀]
巴金二叔,生卒年月不詳。清末舉人,中國第一批留日的法科學生,畢業于早稻田大學?;貒笤皇谶^“四品”的官銜,辛亥革命后在成都開辦了一家律師事務所。他雖然受過西式教育,但在家中卻嚴守封建禮教,曾經給女兒纏腳,李...[繼續閱讀]
巴金同父異母的妹妹,在大家庭中排行十二,被稱為十二娘。她7歲時即與赴滬求學的四哥巴金分開。1941年巴金出川后第一次回老家,她已是一名職業女性。1950年,與母親鄧景蘧同赴上海霞飛坊,與巴金一家同住,幫助料理家務,1995年患老年...[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