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 片 >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 列表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共有 37 個詞條內容

高洞子石像

    高洞子石像位于龍泉驛區茶店鎮前鋒村12組,龍泉山脈中段腹地一條峽谷底部,溪流兩岸有片內凹的立崖上。造像與題刻分布約50平方米,題刻20鋪、摩崖造像1龕3尊。題刻大多鐫于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其中地名題刻,豎讀“古...[繼續閱讀]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木魚山摩崖造像

    木魚山摩崖造像位于龍泉驛區山泉鎮美滿村1組木魚山中段。造像開鑿于一處崖壁上,崖壁寬7米,高2米,并修建有保護棚和護欄。該處共有3龕造像。1號龕為雙疊室,平頂,高1.58米,寬2米,中晚唐三世佛,佛像后浮雕菩提樹,三佛...[繼續閱讀]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玉皇觀石像

    玉皇觀石像位于龍泉驛區茶店鎮勝利村5組。紅砂巖條石修砌石室內,置宋代圓雕石像14尊,其中13尊石像無頭,不知何時所毀,殘高0.55~1.1米不等,8尊立像、5座善跏坐像,或著坦胸袈裟,或著斜領右衽長袍,或掖天衣,著束腰長裙...[繼續閱讀]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義興橋

    義興橋位于龍泉驛區萬興鄉大灣村10組。該橋原為成都至簡陽東大路必經之道的一座石橋。明朝中期,東大路改道,原陡溝子、義興場、蘭家溝一線原路段逐漸荒廢,僅存這座重修于康熙十年(1671)的石橋。橋西北頭原有義興場,...[繼續閱讀]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川西名剎石經寺

    龍泉山中的石經寺,系川西五大佛教叢林之一,藏傳黃教法王宗喀巴大師嫡傳漢區的第一個密宗道場即設于此。史料記載,石經寺始建于東漢末年,初為蜀漢三國名將趙云的祭祀家廟,隨著東進佛教文化的廣泛影響,其后人便捐廟...[繼續閱讀]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石經寺

    四川省級文保單位石經寺位于龍泉驛區茶店鎮石經村12組。唐時建殿,初具寺廟規模,明代高僧楚山晚年柱錫于斯。天順年中(1457年~1464年),蜀和王定王出金增修寺廟,因名“天成寺”。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簡州牧宋詩仁...[繼續閱讀]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燃燈寺

    燃燈寺位于龍泉驛區洛帶鎮八角井街130號。始建于隋開皇(581年~600年)年間,歷代均有修葺,現存最早為清代建筑。1984年,燃燈寺被核定公布為龍泉驛區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坐北朝南,總占地面積約6600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寶...[繼續閱讀]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桃花寺大殿

    桃花寺大殿位于洛帶鎮寶勝村三組的桃花寺,始建時間不詳,現存大殿重建于明代弘治(1488年~1505年)年間。大殿坐東向西,一般臺基,現為水泥地面,圓形石質柱礎,木柱,穿斗式梁架,單檐歇山頂,小青瓦屋面,獸面滴水,瓦...[繼續閱讀]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中國帝王陵中最精美的地下宮殿明蜀王陵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一俟王朝建立,他便把自己的兒子除長子儲于東宮、第二十六子朱楠逾月夭折外,其余全部分封各地建藩為王。首代蜀王——蜀獻王朱椿,是朱元璋的庶十一子,始封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明永樂...[繼續閱讀]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蜀僖王陵

    蜀僖王陵是明第三代蜀王僖王朱友(1409年~1434年)的墓室。該墓室規模宏大、裝飾華麗。地宮全長28米、寬8.96米、高6.59米,僅恢復后的階梯就達44米。沿臺階而下,便是深埋地下九米深的地宮。地宮門高大雄偉,帝王之氣彰顯無疑...[繼續閱讀]

漢唐巴蜀古道遺珠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