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 片 >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 列表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共有 213 個詞條內容

浮梁古城墻遺址

    位于浮梁縣浮梁鎮舊城村,為古代城墻遺址。浮梁古城墻始筑于元代至正十九年。城高14.4米,周長69997.5米,浚壕深、寬各13.5米,設東、南、西、北和小南門五門,歷史上修繕十余次。清嘉慶八年至十二年(1803—1807)的維修中,將原來的5個城...[繼續閱讀]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萬壽寺遺址

    位于浮梁縣蛟潭鎮萬壽山林場,為古代寺廟遺址。根據記載萬壽寺始建于宋嘉祐四年(1059年),發展于元、明,鼎盛于清代,其田地分布于方圓數百里,香火旺盛,聲名遠揚。萬壽寺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由前殿、大雄寶殿、廂房等組成?,F寺...[繼續閱讀]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程家堰遺址

    位于浮梁縣湘湖鎮東安村,是一處始建于明初的水利設施遺址。相傳元末明初時期,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將領曾致友路過程家莊,軍民們到此饑餓困乏,在私塾先生江永一好心勸說下,村大戶程百萬慷慨解囊助軍。后朱元璋大勝...[繼續閱讀]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磻溪古商道

    位于浮梁縣西湖鄉磻溪村附近舍塢嶺上,為古道遺址。磻溪村是明清時期浮北地區茶葉的集散地之一,為了運銷茶葉,村民在舍塢嶺上修建石板路,方便與安徽祁門、東至等地交通。該古道由1至1.5米的青石板構成,石板路蜿蜒曲折,車轍深...[繼續閱讀]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朱克己夫婦墓

    位于浮梁縣勒功鄉滄溪村下村組來龍山上。為南宋時期里人朱克己夫婦二人合葬墓,碑上刻有其生平事跡以及克己先生圖像,墓前有80平方米的祭拜場,通道用鵝卵石鋪成。該墓為明成化十二年重修。朱宏(1130—1210),字元禮,南宋時期滄溪...[繼續閱讀]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朱韶墓

    位于浮梁縣勒功鄉滄溪村下村組后山,為明代里人朱韶墓。整個墓規模宏大,氣勢宏偉。石刻精細,并記載了朱韶的生平事跡及品德。墓前有20平方米的祭拜場,目前,此墓經維修后保護良好。朱韶(1481—1538年),字菊泉,號畢峰,滄溪人。自幼...[繼續閱讀]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錦里村古墓

    位于浮梁縣興田鄉錦里村,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家族墓葬。由祭拜場、墓碑、墓塋三部分組成,面積約200平方米。墓碑刻“先祖考程公獎念四府君墓”、“先祖妣程公獎念四孺人汪氏墓”,為夫婦合葬墓。在其后方又有一墓,墓碑上篆刻“...[繼續閱讀]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浮梁舊縣衙

    位于浮梁縣浮梁鎮舊城村。浮梁縣歷史悠久,縣治歷經三遷。唐武德四年(621年)經安撫使李大亮奏請析鄱陽東界置新平縣,縣治設在新定、化鵬二鄉之間(今江村沽演一帶),改新平鎮為昌南鎮,4年后撤縣入鄱,此為一遷。玄宗開元四年(71...[繼續閱讀]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瑤里大夫第

    位于浮梁縣瑤里鎮瑤河西岸,為清代吳朝棟所建造的私宅。吳被清政府敕封為直奉大夫,建造大夫第。大夫第由閭門、院落、正屋組成,木雕、磚雕較為精美。門額特寫梁架裝飾“大夫第”前門...[繼續閱讀]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東埠古街

    位于浮梁縣瑤里鎮東埠村,距高嶺礦山4000米。至今仍保存三百米長、三米寬的古街,乾隆時期碑刻一通,明清古民居、商店20余棟,古碼頭5處。東埠為景德鎮高嶺土運輸碼頭,明清時期浮梁四大古街之一。東埠古街的繁榮反映了浮梁陶瓷...[繼續閱讀]

浮梁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