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北京爆發五四運動,對地處內陸腹地的銀川地區形成了巨大影響。各種進步刊物迅速傳播,在北京、天津讀書的一些寧夏籍學生和途經寧夏的外地學生在寧夏府城(今銀川市)舉辦演講會、報告會,宣傳五四運動情況,將...[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919年5月,北京爆發五四運動,對地處內陸腹地的銀川地區形成了巨大影響。各種進步刊物迅速傳播,在北京、天津讀書的一些寧夏籍學生和途經寧夏的外地學生在寧夏府城(今銀川市)舉辦演講會、報告會,宣傳五四運動情況,將...[繼續閱讀]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以后,黨的活動被迫轉為地下。1930年前后,中共北方局和陜西特委根據黨的“八七會議”確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派遣謝子長、劉志丹等一百多名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進...[繼續閱讀]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派中央統戰部聯絡局副局長張子華以八路軍西安辦事處代表的身份,從西安乘飛機抵達寧夏省城,做馬鴻逵的統戰工作。經過談判和交涉,馬鴻逵釋放了七位我方被俘人員。期間,張子華聯絡了袁金璋、雷啟霖等...[繼續閱讀]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發動內戰,馬鴻逵也加緊了在寧夏的反動統治,殘酷鎮壓和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中共三邊地委、寧夏工委為了推動寧夏地區的革命斗爭,與馬鴻逵開展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多次派地下黨員來銀川...[繼續閱讀]
1949年9月28日,銀川市(縣級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下轄四區,孫璞任市長。10月10日,中共銀川市委員會成立,李坤潤任書記。12月1日,銀川市人民政府在寧夏省人民政府禮堂召開了銀川市各界代表會議。會議聽取了軍管會主任楊...[繼續閱讀]
1954年中央撤銷了寧夏省建制。1958年6月,國務院決定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并于6月中旬召開籌備委員會成立會議,開始籌備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作為首府的銀川加大了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力度,首次在寧夏境內開...[繼續閱讀]
1966年5月,在中國大地上掀起了“文化大革命”運動。5月16日,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六通知》,8月8日中共中央八屆十一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即《十六條》)。這兩個文件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繼續閱讀]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銀川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農業發展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逐步實行以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的生產責任制,一直把農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