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 片 > 大足石刻 > 列表
大足石刻 共有 3355 個詞條內容

大足寶頂“毗盧道場”和“圓覺道場”圖像內容、源流、宗教意義新探索——破譯“六代祖師傳密印”的謎底

    前言大足寶頂山大佛灣第14號窟“毗盧道場”的造像題材內容,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學者們撰著的文章都未明確指出系源自何種佛典,應屬何種經變相。王恩洋先賢述議是窟內容:洞刻毗盧遮那佛像,居正位,左右壁間門楣兩側刻有文殊、...[繼續閱讀]

大足石刻

大足地區唐宋時期千手千眼觀音造像遺存的初步考察

    一 千手千眼觀音造像的興起及其在巴蜀地區的初傳千手千眼觀音(以下除引文外,皆簡稱“千手觀音”)又稱大悲觀音,而“大悲者,觀世音之變也”1,即它是觀音的一種變化身。更確切地說,它屬密教系統的一種觀音變化身,但隨著時間的...[繼續閱讀]

大足石刻

唐宋時期大足藥師造像考察*

    藥師如來是大足石刻群中造像題材之一,雖然數量不多,分布不廣,但其在造像樣式與所涉信仰方面有著濃郁的地域特色,值得關注。關于該造像的基本情況早期見錄于1985年版《大足石刻內容總錄》(下文簡稱《總錄》),所計數量共10龕...[繼續閱讀]

大足石刻

大足與安岳宋代石刻孔雀明王圖像分析

    孔雀明王,梵名摩訶摩瑜利(Mahāmāyūrī ),為孔雀王陀羅尼之擬人化,常作女性形象表現,以持孔雀尾翎或乘坐孔雀為特征。其信仰起源于古印度部派佛教時期救治蛇毒的咒語,雜部密教時期僅見陀羅尼經本,中期密教階段形成人格化尊像...[繼續閱讀]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觀無量壽經變分析

    引言觀無量壽經變(以下簡稱觀經變)系四川地區主流佛教石刻造像內容1,大足地區存有三例反映不同時代風貌的代表性實例,分別是位于大足中心地方的北山佛灣晚唐第245龕觀經變,處在大足東北方向的寶頂山大佛灣南宋第18龕觀經變...[繼續閱讀]

大足石刻

大足與安岳宋代石刻菩薩像造型分析*

    四川、重慶是繼北方地區之后,宋代又一個佛教雕塑發達區域。菩薩像的發展規模遠超佛像,以脅侍形式表現者數量眾多,作為主尊表現者也為數不少,且形體龐大者時有所見,菩薩像一躍成為佛教造像的重心。菩薩像不僅數量占絕對多數...[繼續閱讀]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彩繪顏料檢測分析報告

    一 概述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中,植物染料、動物汁液、天然彩泥和炭黑最早被穴居人類用于個人涂妝、器具裝飾和早期藝術。大多數動植物染料在經受陽光暴曬之后極易褪色,但是茜草根紅染料、菘藍靛藍染料、臘蟲紫染料在環境...[繼續閱讀]

大足石刻

攝影測量方法制作數字線描圖在大足石刻的應用

    概述數字化線描圖是我們在大足石刻研究院多年測繪研究工作的基礎上,與武漢朗視軟件有限公司、武漢華宇世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在實施過程中采用了著名攝影測量專家張祖勛院士針對石窟寺數字考古的應用需求而研...[繼續閱讀]

大足石刻

圖版1 北山佛灣南區第49—55號

    中國營造學社梁思成、劉敦禎等拍攝于1940年...[繼續閱讀]

大足石刻

圖版2 北山佛灣北區第128—136號

    中國營造學社梁思成、劉敦禎等拍攝于1940年...[繼續閱讀]

大足石刻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