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制度由于商周時期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都有很多改進,已經脫離了原始農業那種“不耘不灌,任之于天”的落后狀態,生產力有明顯的提高。同時也由于人口的增加,對耕地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對土地的利用就不再“須荒十年八年...[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耕作制度由于商周時期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都有很多改進,已經脫離了原始農業那種“不耘不灌,任之于天”的落后狀態,生產力有明顯的提高。同時也由于人口的增加,對耕地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對土地的利用就不再“須荒十年八年...[繼續閱讀]
甲骨文中卜黍之辭106條,黍字出現三百多次,卜稷之辭36條,稷字出現四十多次。遠遠超過其他作物①。古文獻中提到糧食作物,主要也是黍稷。如《尚書·盤庚》:“惰農自安……不服田畝,越其罔有黍稷?!渡袝ぞ普a》:“其藝黍稷,奔走...[繼續閱讀]
粟也應該是商周時期的重要糧食作物,甲骨文、都是粟的象形?!对娊洝分械暮?如《豳風·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麥”)指的就是粟(學術界也有很多人認為“稷”就是粟,見40頁注①),但出現的次數遠不如黍??脊虐l掘中也發現商代...[繼續閱讀]
甲骨文已有麥、來等字,新疆巴里坤石人子鄉出土了三千多年前的小麥粒(圖6-5),云南劍川海門口也發現過三千多年前的麥穗,都證明我國商代早已種麥?!对娊洝分卸啻翁岬禁?如“爰采麥矣”(《鄘風·桑中》)、“禾麻菽麥”(《豳風...[繼續閱讀]
夏、商、西周時期黃河流域水稻種植有進一步發展。夏禹治水后,“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濕”(《史記·夏本紀》),這是有關推廣種植水稻的最早活動?!翱煞N卑濕”,說明當時主要是利用低濕地區水源充足這個自然條件來種植水稻???..[繼續閱讀]
菽即大豆。金文寫作,象用手在采摘豆莢,左邊下面的三點是表示大豆根部長著的根瘤①?!对娊洝分杏性S多描寫大豆的詩句:“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小雅·小宛》);“七月烹葵及菽”(《豳風·七月》);“藝之荏菽,荏菽斾斾”(《大雅...[繼續閱讀]
大麻的籽實古代稱為苴,是作為糧食用的(《詩經·豳風·七月》:“九月叔(拾)苴……食我農夫”),成為五谷之一?!对娊洝分幸捕啻翁岬铰?“丘中有麻,彼留子嗟”(《王風·丘中有麻》);“蓻麻如之何?衡從其畝”(《齊風·南山》);“黍...[繼續閱讀]
商周時期主要的蔬菜有韭、瓠、瓜、葵、菽(當時將豆苗作為蔬菜食用)、蒜、葑……等①。韭是我國古代重要的蔬菜之一?!断男≌?“囿有見韭”;《詩經·豳風·七月》:“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周禮·天官下·醢人》:“朝事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