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郫縣唐昌鎮北街醬園巷17號,方向90°,為兩進四合院布局。第一重院落門廳為懸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梁架,面闊5間14.4米,進深3.4米。東西廂房對稱分布,均為懸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梁架,面闊2間6.6米,進深2.4米。過廳為...[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位于郫縣唐昌鎮北街醬園巷17號,方向90°,為兩進四合院布局。第一重院落門廳為懸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梁架,面闊5間14.4米,進深3.4米。東西廂房對稱分布,均為懸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梁架,面闊2間6.6米,進深2.4米。過廳為...[繼續閱讀]
位于郫縣安靖鎮土地村東500米,建于清道光丙午年(1846年)。石桅桿保存完整,共二座,圓柱形,桅桿通高13米,下粗上細,直徑0.5米。距桿頂約3米處各置一石斗,斗四方刻有古錢形圖案,斗下四角襯有花石。桿下設臺基兩層,上下臺高各1米。該...[繼續閱讀]
紀念碑全景1946年2月修建,坐落在郫縣唐昌鎮公園內湖畔橋頭。四周翠柏森森,顯得肅穆莊嚴。該碑為原崇寧縣人民為了紀念抗日戰爭中浴血犧牲的將士們所修。全碑由碑頂、碑身、碑座和基腳四部分組成,高約6米?;_橫截面呈正方...[繼續閱讀]
該碑位于郫縣新民場鎮南街。碑為細黃沙石所鑿,高1.73米,寬0.82米,厚0.12米。碑鐫刻“本邑軍農沖突死難農眾紀念碑”13個大字。上款是:“民國十六年丁卯春”,下款是:“民眾公立”。碑左側還刻了“不準磨刀”,碑右側刻了“禁止撞...[繼續閱讀]
位于郫縣郫筒鎮北街人大院內。郫筒井原為兩口,方圓兩形,兩井相距約2米,如在一井中打水,另一井中就有水波微動,故又稱為鴛鴦井?!哆呏萋勔婁洝份d:“郫筒池雙井,相距五六尺,汲左則右有微瀾?!彪S著時代的變遷,兩口井發生了變...[繼續閱讀]
位于郫縣郫筒鎮望叢中路5號,東北距二環路西段約90米,始建于隋唐。1988年11月24日發現于郫筒鎮南街文廟巷,通過考古鑒定并報經批準遷移至望叢祠桂花林中復原。井口呈圓形,高出地面0.34米,直徑0.6米,井欄為正方形,東南角略殘,邊長...[繼續閱讀]
位于郫縣唐昌鎮小南街居民小院內,傳說為明代崇寧王王府中的御井。原井口外開如梅花瓣,故為梅花御井。井口直徑0.6米,井壁從上至下呈葫蘆花瓶狀,為卵石砌成,井深約8米,水深約3米,終年不枯。據傳井壁底部分別用四塊石碑砌成,石...[繼續閱讀]
位于郫縣團結鎮花籬社區,跨毗河與新都區交界。建成于1979年7月1日,水泥三拱橋,東北—西南走向。橋長84米,寬7.09米,混凝土鋪設橋面。中間一拱跨度較大,兩端的拱背上各有3個橋洞,兩橋墩與拱背上各有7個橋洞,以橋墩為中軸對稱,從大...[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