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東經114.1°,北緯36.7°,在河北省南部。武安縣以武安邑為名。據《史記·秦本紀》載:“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白起為武安君”,其食邑即此地,邑因封號而名武安。據《史記·正義》載,秦名將白起“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性...[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位于東經114.1°,北緯36.7°,在河北省南部。武安縣以武安邑為名。據《史記·秦本紀》載:“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白起為武安君”,其食邑即此地,邑因封號而名武安。據《史記·正義》載,秦名將白起“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性...[繼續閱讀]
位于東經115.3°,北緯36.5°,在河北省東南緣,與山東為鄰。西漢置館陶縣。據《元和郡縣志》載:館陶縣“本春秋時晉地冠氏邑,陶邱在縣西北七里”,《爾雅》曰:“再成為陶邱,趙時置館于其側,因為縣名?!?..[繼續閱讀]
位于東經115.1°,北緯36.2°,在河北省東南端,與山東、河南接壤。唐建中三年(782年)改魏州置魏博節度使,節度使田悅拒命,自稱魏王,僭改魏州為大名府,五代置大名縣?!按竺比≈诖呵飼r的一個典故,即晉獻公賜畢萬于魏(今山西省南...[繼續閱讀]
位于東經115.1°,北緯36.8°,在河北省東南部,邯鄲地區東北隅。據《讀史方輿紀要》載:“縣治東有平丘山,乃小丘也,縣因此為名?!鼻逵赫觊g因避孔子名丘之諱,改丘為邱。...[繼續閱讀]
位于東經114.6°,北緯36.3°,在河北省最南部,與河南省接壤,在漳河平原上。臨漳縣古稱鄴縣,至西晉建興二年(314年)為避晉愍帝司馬鄴之名諱,而改臨漳,因當時臨縣城北之漳水為名。...[繼續閱讀]
位于東經114.9°,北緯36.3°,在河北省最南部,與河南接壤。戰國時魏文侯七年(公元前440年)始得齊桓公所封之鄴地,故魏城。西漢時置魏縣??h以戰國時曾為魏國別都而得名。...[繼續閱讀]
位于東經113.6°,北緯36.5°,在河北省西南端,鄰山西省。涉縣原稱沙縣,東漢末年改名涉縣。據《水經注》載,漳水在東漢時流入縣境,泛濫橫溢,人民涉水遷徙,故改沙縣為涉縣。又據《讀史方輿紀要》云:“漳水流經縣境,……亦曰涉河,縣...[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