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 片 > 天津城市歷史地圖集 > 列表
天津城市歷史地圖集 共有 47 個詞條內容

11.唐代水運樞紐軍糧城及附近水系示意圖

    唐初,由于北邊的幽州等地屢受突厥、奚、契丹等游牧部族的騷擾和掠奪,故在這一帶派重兵把守,置幽州節度使(后改為范陽節度使),統率經略、威武、清夷、靜塞、恒陽、北平、高陽、唐興、橫海九軍,屯駐幽、薊、媯、檀、易、恒、...[繼續閱讀]

天津城市歷史地圖集

12.界河南北宋、遼對峙示意圖

    10世紀中葉,中原地區北部的契丹建國,國號為“遼”。宋朝繼五代之后,定都汴梁,遂形成了遼、宋南北對峙的局面。今天的海河處于遼、宋的邊界,時稱“界河”,雙方在界河兩岸各設“寨”、“鋪”進行防御。遼制,分設上、中、東、...[繼續閱讀]

天津城市歷史地圖集

13.金代漕運及信安海壖*、直沽寨示意圖

    地處東北的女真族政權崛起后,先聯宋滅遼,后又滅宋,淮河以北,皆為其所有。1149年(金皇統九年),完顏亮取得皇位。1153年(貞元元年)改燕京(今北京)為中都,并遷都于此,中都遂成為金政權的政治中心。今天津全境均在金王朝的轄屬范圍...[繼續閱讀]

天津城市歷史地圖集

14.元代大運河及海津鎮示意圖

    1234年(窩闊臺汗六年),蒙古滅金。1260年(中統元年)世祖忽必烈繼位,改燕京為中都。1271年(至元八年),取《尚書》中“大哉乾元”之義,定國號為大元。翌年(1272年),升中都為大都,定為國都。元朝幅員遼闊,大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建有龐大...[繼續閱讀]

天津城市歷史地圖集

15.明代天津三衛疆域及屯堡分布示意圖

    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朱棣被封為燕王,長期鎮守北平,在“靖難之役”中,他率軍在直沽渡河南下,并奪得了皇位。這一切,使他體察到直沽地位的重要。朱棣稱帝之后,改元永樂,“以直沽海運商舶往來之沖,且??谔锿粮嚯?便于屯守”,遂...[繼續閱讀]

天津城市歷史地圖集

16.明代海運圖

    明王朝建立后定都南京,并且著手恢復農業生產,使江南一帶的經濟很快得到恢復。北方因受戰亂破壞,農業恢復緩慢。為支援北部邊防的軍需,明初循元舊制,利用河、海運輸線,把江南地區的糧米和物資輸轉至北方,從而揭開了明代漕運...[繼續閱讀]

天津城市歷史地圖集

17.明代河運示意圖

    明初漕運多走海道,極不安全。1411年(永樂九年)征發民工30萬,疏浚和整治了自臨清到濟寧的會通河及賈魯河,經過五個月的施工,大運河基本貫通。1415年(永樂十三年),又治理江、淮間諸河,開清江浦,遂使南極錢塘江口,北盡北京通州大通...[繼續閱讀]

天津城市歷史地圖集

18.明末天津衛屯墾圖(局部)

    明王朝遷都北京后,天津很快成為大批漕糧的轉運樞紐,沿海的制鹽業也有了較大的發展,軍事上則是拱衛首都北京的門戶。到了明代中葉,隨著商業貿易的發達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的經濟活動范圍也不斷擴展,初步形成了以衛城及衛城東...[繼續閱讀]

天津城市歷史地圖集

19.天津衛城圖(一)(二)

    天津衛城系明1405年(永樂三年)由工部尚書黃福、平江伯陳瑄監督修造,初為土筑,八、九十年后已頹圮不堪。1493年(弘治六年),天津兵備副使劉福委派都指揮使陳達用磚包砌,并且于四門之上構筑城樓,分別題門額為:鎮東、定南、安西、...[繼續閱讀]

天津城市歷史地圖集

20.天津府圖、天津縣境圖及天津縣城圖

    清初以降,隨著漕、鹽兩業的發展,天津迅速成長為北方的區域性經濟中心。1725年(雍正三年),天津大鹽商安尚義、安岐父子捐巨款,翻修了天津城。從此,天津城規模始定。據(乾隆)《天津縣志》記載,翻修后的天津城,“周圍一千六百二...[繼續閱讀]

天津城市歷史地圖集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