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后,德、日兩國繼英、法、美之后,也在天津強劃了租界,激起了人民群眾的極大憤慨。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天津很快發展成為義和團運動的中心。與此同時,英、德、俄、法、美、日、意、奧八國組成聯...[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中日甲午戰爭后,德、日兩國繼英、法、美之后,也在天津強劃了租界,激起了人民群眾的極大憤慨。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天津很快發展成為義和團運動的中心。與此同時,英、德、俄、法、美、日、意、奧八國組成聯...[繼續閱讀]
八國聯軍占領天津后,各國聯合組成了臨時政府即都統衙門,并對天津實行分區占領。這時,英、法兩國借機擴張租界,俄、意則趁亂將本國軍隊的占領區強劃為租界,但未正式簽約。1902年由日本大阪制本印刷株式會社印刷的“清國天津...[繼續閱讀]
該圖是在德國遠東派遣軍陸軍大尉哈斯(Hasee)的主持下,于1900年至1901年(光緒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經過實測后出版的天津地圖,也是在天津全市范圍內,用近代測繪技術繪制的一張實測全圖,特別是圖上的中文標注,具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繼續閱讀]
20世紀初,隨著八國租界的劃定和河北新區的開辟,天津城市再次得到發展,近代化的城市管理遂被提到日程上來。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根據協議,八國聯軍撤出天津。署理直隸總督袁世凱仿照西法,編練警察,接管天津華界,于是始有“南...[繼續閱讀]
20世紀的前20年,也就是從清末到民國初年,是天津城市成長最為迅速的時期,無論從城市人口還是城市規模上,這一時期的天津發展,超過了首都北京,成為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和港口貿易城市,在北方則首屈一指。該圖實為一幅巨型的天津商...[繼續閱讀]
民國初年,天津商業空前發達。直隸省商品陳列所是北方惟一的商品展銷中心,在華北地區影響很大。該圖采自民國六年出版的《直隸省商品陳列所第一次事業調查記》的附圖,比例尺為一萬兩千分之一。該圖現藏天津圖書館,原圖規格...[繼續閱讀]
該圖無出版單位和年代。據研究,當出版于1919年至1920年(中華民國八年至九年)間。(1)該圖所附說明表,注明天津特別一區為舊德租界,特別二區為舊奧租界。這兩國租界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于1919年收回的,故該圖的出版年代不會早于是...[繼續閱讀]
“天津修建地圖”系原收藏單位的命名,按其內容,似應定名“天津華界城建規劃圖說”。又,圖說上有“梁[家]咀裁灣取直現正開工,明春過水”,“大王廟前裁灣取直已開工,明春過水”的記載,可知此圖當繪制于1920年,因為梁家咀和大王...[繼續閱讀]
“天津及城廂形勢圖”系中英文對照的天津周邊環境示意圖,主要標示出天津及附近的河流、鐵路、車站、堤防等的分布情況。其時,南運河西大灣子、侯家后,北運河金家窯的裁灣工程均已告竣,修筑于1918年的南堤、修筑于1920年的新...[繼續閱讀]